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工作动态

山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举办向老五届校友 赠送《告别未名湖(二)》一书暨中秋联谊会

来源: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山西校友会 时间:2014-09-16

一轮明月耀中天,乾坤朗朗庆团圆。9月6日上午,山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向老五届校友赠送《告别未名湖(二)》一书暨中秋联谊会在太原气象宾馆举行。有近40位校友兴致勃勃地到场,每人都欣喜地领到了《告别未名湖(二)》一书。《告别未名湖(二)》一书主编孙兰芝、丁广举和张从学长专程从北京赶到太原,参加赠书与联谊活动;丁广举、孙兰芝还带来他们的着作《千万里路云和月——高震东先生与忠信教育》与《立德树人与高震东先生忠信教育法》各50册,当场赠送给校友,受到在场校友的热烈欢迎。赵新平会长代表山西北大校友会向孙兰芝、丁广举和张从颁发了捐赠证书。

232323232fp93232_uqcshlukaxroqdfv64_3=ot_2456=7;4=397=XROQDF_269386;_3324;ot1lsi

2

3

4

6

孙兰芝、张从、聂海舟、刘晋英和刘尚莹等校友在会上先后发言,现摘录如下:

孙兰芝(64级国际政治系):去年10月我们发出《告别未名湖——北大老五届行迹》第二集《征文启事》,《山西北大人》2013年第3期刊登了这篇《征文启事》,并全文刊载了钱理群老师为《告别未名湖》第一集写的序与奚学瑶、张从两位校友写的跋,以及一些校友读《告别未名湖》第一集后写的诗。这期会刊于2013年11月在深圳召开的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校友代表大会上,向参加会议的海内外校友广为散发,对征文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文集(二)》出版后,山西校友会立即订购60册,是目前各校友会中的订数最多的。山西北大校友会对这项工作的支持是非常有力度的,在此,衷心感谢山西校友会,感谢各位校友!

编辑出版了两集《告别未名湖》,使我们越来越明确,这是在做一件非常有历史意义的事情,是在写我们老五届的一段历史。钱理群老师为《告别未名湖》第一集作的序里说,这是一段不可遗忘的历史!即:不可遗忘的苦难记忆;不可遗忘的精神坚守;不可遗忘的底层体验。高放老师说,这是一段必须牢记的历史!他概括老五届的人生为五个阶段:文革前的“天之骄子”;文革中被利用的“棍子”;毕业分配后的“弃子”;改革开放后的“才子”;退休后的“赤子”。这两位老师作序,为我们的文集画龙点睛、锦上添花!第一集的封四,写了这样的话:北大老五届与中国社会——不再是湖光塔影,不再是天之骄子,一代北大学子,一段沧桑岁月。第二集的封四,略有改动,改为:北大老五届与中国社会——一代北大学子,一段沧桑岁月,梦里湖光塔影,不尽家国情怀。第二集跋的题目是“一代风华家国情”。以上都表达了编辑《告别未名湖》文集的宗旨,也表达了北大老五届校友的心志和情怀。我和老丁参与两集的编辑出版,无论是自己撰写文稿,还是阅看、编辑校友们的文章,可以说,一直处于兴奋之中,感动之中,深思之中……深为我们北大人的历史责任感和家国情怀感动、震撼!编辑《告别未名湖》文集,得到海内外校友的广泛关注和支持,校友们积极投稿,出主意,想办法,有钱出钱,有力出力。其他高校,特别是清华大学老五届校友也很关注和支持。我要特别说明的是,这项工作,最早是奚学瑶、张从两位学长发起的,由于他们有敏锐的历史眼光,才有今天的成果。奚学瑶学长今天没有到会,我们要特别感谢他所做的一切!由于这项工作,也加强了我们校友间的联系和友谊。所以,我们感到参与这项工作很快乐,很幸福。今天能在这里与校友们相聚,更快乐,更幸福!

张从(63级技术物理系):北大老五届共有9000多人,他们经历坎坷,按照当时“面向农村,面向边疆,面向工矿,面向基层”的分配原则,大部分被分配到了县以下单位,很多到了生产队,过着最低层的生活。尽管如此,绝大部分老五届毕业生继承、坚守老北大的传统,没有自暴自弃,没有放弃,在基层入党、提干、成为骨干。改革开放以后,当上院士的有十几个,当大学校长的有几十个。

我们退休后,回首往事,总想给历史留下点什么,而文革到现在还是禁区,基本上没人写,老五届毕业后的经历,当年在校时的文革两派都能写,所以,我们就用近两年的时间编印了第一本自述体文集《告别未名湖——老五届行迹》。该书出版后,反响很好,知道此事的许多同学说,我还有东西要写,所以我们就编印第二本。因为有了前面的经验,第二本只用九个月就出版了。不只北大,清华、北航等外校的同学也非常喜欢,年轻人甚至刚毕业的大学生也喜欢看。通过这两本书,许多失散多年的同学又联系上了,这让我们感到特别欣慰。

在编印过程中,我们发现,许多同学不但有文才,还有诗才。顺应大家的要求,我们准备编印一本《北大老五届诗集》,目前已有二十多人投稿响应,一些稿件写的非常专业,和唐诗宋词不相上下。我们将请专业人员进行把关,欢迎山西的校友踊跃投稿。

山西北大校友会是北大各地校友会中办得最好的几个校友会之一,特别是编印的《山西北大人》杂志非常好看。希望你们继续发扬北大精神,把校友会办得更好。

聂海舟(63级法律系):《告别未名湖——老五届行迹》第一、二册我都读了,我是当历史书读的,尽管有的文章语言不是那么华丽,但感情很真。这是野史,读野史比读正史更有意思。鲁迅先生说过“我们中国的作者(指野史)里面,也曾经有过很有些骨气的人”,我看这两本书,感到书中直透出两个字——骨气。鲁迅先生还说,正史都写着中国的灵魂,只因为涂饰太厚,废话太多,说以不容易察出底细来,但如果看野史,则更容易了然,因为他们究竟不必太摆史官的架子。读这两本书很容易看到老五届的灵魂、北大人的灵魂。此书不但老五届的人应该读,不是老五届的也应该读,年轻人也可看一看,因为有些东西正史中不易见到。

四九年以后的大学生,按时间顺序我想大致可分为五个群体,一是文革前十七年,这个群体经历了多次政治运动,许多人一生历尽磨难,前几年出过一本书——《梦萦未名湖》,是写这个群体的,黄向明校友主编,香港出版,季羡林题写书名并作序,丁石孙、陈佳洱、许智宏三位校长都有题签,读那本书里文章,催人泪下。二是文革中的老五届,《告别未名湖》真实地记录了这个群体,同样十分感人。三是1975年到1977年,工农兵大学生。四是1977年恢复高考之后的历届毕业生。五是八十年代以来的各种进修班。这五个群体,都应当出书,因为正史不会记载那么详实,比如《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百年图史》写老五届毕业分配仅18个字,写文革前1957年反右运动,也只有 28个字。

几位学长编书的精神令人钦佩,我们的经历、所受的苦大致相似。看了书我才知道,北大老五届有两个李文华,一个李文华是数力系的,分配到辽宁一个部队农场,带队的小排长经常欺侮、折磨他们那批大学生。另一个李文华是哲学系的,分配到河北一个部队农场,他和他的同学们也经常受带队排长的欺侮和折磨,惊人的相似。部队农场锻炼之后,哲学系的李文华被分配到山西。李文华同学是个热心人,非常重情义, 2011年和2012年,李文华用两年时间,自费跑遍全国二十多个省,寻访当年班里的六十五名同学或家属,搜集了几百万字的资料和大量珍贵照片,以对同学的真挚情感和朴实文风,把北大哲学系1962级同学半个世纪的艰辛历程作了平实记录,写成《我的北大同学》一书。这是北大百年历史上唯一一本完整记录一个班的学生人生轨迹的书,十分珍贵,被北大图书馆收藏。

老五届的骨气和灵魂还表现在,在当今腐败现象无处不在的官场及其他领域,老五届栽进去的比例很小很小。据我所知,哲学系62级六十五名同学中,有共和国的部长,还有不少退休前担任各种要职,没有出现一个腐败分子。我们班,法律系63级,四十六个同学,退休前在各级政法部门掌权,没有一个因腐败而栽进去的。山西这么大的“地震”,没有震进去一个北大老五届。我想,这与我们当年所受的教育有关,与毕业后十多年在基层接地气有关。

刘晋英(化学系72级分析化学专业):我是分析化学专业第一届“工农兵”学员。《告别未名湖》这本文集很可贵,从北大老五届学长们身上可以看到全国老五届的风采。这些年我参加校友会的活动,接触了许多老五届校友,他们对北大的感情特别深,山西北大校友会从成立,到开展各种活动,老五届的学长们起了非常大的作用。感谢老学长们的付出,我很钦佩、敬重这些学长们。

刘尚莹(医学部78级临床医学系):听了大家的发言,我很感慨。我小的时候,家境很困难。我很幸运,上高中时遇到了几个好老师,其中有几位就是老五届,他们很有水平,也很爱才,把我们几个学习成绩好的学生聚集起来,给予特别辅导。1978年我考上北医,从此以后,我的命运得到改变,我的家庭也得到了改变。毕业以后参加工作,我接触了许多人,包括医院的,校友会的,我感到老五届的学长们工作很规范、很认真、很有品味,从他们身上我学到了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