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崛起不仅在于推动科技进步、经济增长和制度创新,也在于推动哲学社会科学的发展、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中华文明的复兴。探索真理,繁荣学术,面对天下,守正创新,以点滴学术积累和理论创新,推动思想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是我们北大文科学人的共同责任。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具有深厚的人文社会科学底蕴,人文社会科学的理论创新不仅回应飞速变化的世界,更能体现勇于创新的民族精神。为了推动北大文科的进一步发展,以高水平原创性研究成果为民族复兴贡献力量,增强北大文科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的引领作用,帮助推进我国文科的话语体系创新,提升我国在国际学术界的影响力和话语权,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社会科学部推动组织“北大文科创新讲坛”,旨在搭建交流学习、启发激励的公共平台,鼓励大家分享学术研究和理论创新的心得体会,跨越专业来共同探讨人类文明面临的普遍问题。
“北大文科创新讲坛”第一讲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社会科学部和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人文社科研究院联合主办。我们邀请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外国语学院的申丹教授、北京外国语大学外国文学研究所所长姜红教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外国语学院周小仪教授共同讨论申丹教授在国际上首创的文学叙事中的“隐性进程”与双重叙事进程理论。


内容提要
从自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以来,文学研究界在研究叙事动力时,一直聚焦于情节发展。然而,申丹发现在不少作品情节发展的背后,还存在一股叙事暗流,申丹将之命名为“隐性进程”。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呈现出不同甚或相反的走向,在主题意义、人物塑造和审美价值上均形成对照补充或对立颠覆的关系。若忽略隐性进程与情节发展构成的双重叙事动力,就会对作品造成片面理解,甚至严重误解。
无论是叙事研究、文体研究还是翻译研究,现有的相关理论概念和分析模式都仅仅考虑了情节发展,因此无法用于揭示隐性进程,无法解释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之间复杂的互动关系。也就是说,隐性进程和情节发展构成的双重叙事动力对以往的各种相关理论和方法都构成重大挑战。为了应对这种挑战,申丹开拓了新的空间,将一系列理论概念加以双重化,建构了多种具有双重性质的分析模式。
欧洲叙事学协会(贰狈狈)2017年在布拉格召开的第五届双年会特邀申丹以“双重叙事运动能如何重构和拓展叙事学”为题,做了一小时大会主旨报告,引起强烈反响。法国的叙事学常用术语网站2019年将申丹提出的“隐性进程”作为国际叙事学界的常用术语推出。文学研究界国际顶级期刊之一、美国的《文体》(厂迟测濒别)杂志将2021春季刊的全部篇幅用于探讨申丹首创的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动力理论。来自西方八个国家的14位学者和两位中国学者接受了《文体》编辑部发的邀请,分别撰写专文,探讨申丹的理论。申丹在供其他学者讨论的目标论文中,对“隐性进程”和双重叙事动力进行了简要系统的理论建构,提出了15个命题。在“北大文科创新讲坛”的这一讲中,申丹将集中介绍这篇目标论文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内容。
主讲人介绍
申丹是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外国语学院博雅讲席教授、人文学部主任;首批入选教育部文科长江学者;被聘为国际权威期刊Narrative(美国)的顾问和Style(美国)的顾问、Language and Literature(英国)的编委,以及Routledge Encyclopedia of Narrative Theory(英美)的顾问编委;五部专著获省部级以上奖(四部获一等奖),一部新作入选国家哲学社会科学成果文库;在国内外一流期刊和参考书发表论文超过一百五十篇,其中一篇获教育部高校优秀科研成果奖二等奖,三篇获北京市优秀科研成果奖一、二等奖。

主办单位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社会科学部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院
线上听讲渠道
因疫情防控要求,我们将通过腾讯会议对本场活动进行线上直播。线上观众应尊重主办方及主讲人对本场活动音像内容拥有的版权,请勿录音、录屏或以任何形式在未经许可的媒介传播,侵权必究。
直播地址:https://meeting.tencent.com/l/kGqQOvDEht8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