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回忆 ? 北大旧事

红楼里传出时代先声

2019-06-19

绿树掩映下的红墙红瓦,在熙攘喧闹的五四大街显得宁静而大方,夜雨之后空气中飘荡的泥土味,为这座砖木结构的百年建筑又增添几分历史的味道。

北大红楼,100年前,这里是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校部、图书馆和文科教室所在地,是新文化运动的大本营、五四运动的策源地。

100年后的今天,北大红楼已是一家全面展示五四新文化运动历史的综合性博物馆——新文化运动纪念馆。在这里,仍然可以触碰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脉络,感受到民主科学进步的思潮,体会到100年前那段历史沉甸甸的厚重。

院内西侧平房,是新文化运动陈列,陈列用大量历史图片,梳理勾勒了新文化运动的发展历程。展厅里,几册《新青年》杂志前围拢了不少人,历史课本中的资料图片变成了眼前的实物,让一群前来参观的中学生兴奋不已。启用白话文、改用新标点、刊登新体诗,《新青年》杂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标志,也吹响了五四运动的号角,成为宣传马列主义、宣传反帝反封建思想的阵地。

院内东侧,马克思主义在中国早期传播陈列馆内人潮涌动。马克思手稿《伦敦笔记》在展厅内尤为醒目,这是我国公开展示的第一份马克思着作手稿。《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1883年德文版,李大钊等人撰写的文献,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参与编印的杂志,五四运动期间各社会群体印发的海报、宣传页……大量珍贵文献展现了中国先进分子选择马克思主义作为自己的信仰,并成长为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的历史过程。

踏入红楼,一股历史的气息扑面而来。悠长的走廊、古朴的门框,一瞬间将人拉回到百年前的激荡岁月,深红色的木质地板以及踩上去发出的声声回响,似乎也在诉说着百年前的动人故事。

走廊一端,纪念馆专门按照原貌恢复设立了书库、第二阅览室和学生大教室,直观呈现历史现场。第二阅览室又称新闻纸阅览室,是毛泽东曾经工作过的地方。在北大图书馆工作期间,他广泛结交新文化运动人物,并逐步建立起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学生大教室内,鲁迅曾在此讲授中国小说史。教室内没有桌子,而是在椅子的扶手处设立了小桌板。听介绍才得知,鲁迅先生讲课生动、分析精辟,教室常常爆满,这样的设计,是为了能容纳更多的人听讲。

100年前,北大红楼孕育了五四精神。如今,越来越多人走进纪念馆,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加深对五四运动历史意义和时代价值的认识。这笔属于我们当代人的精神财富,弥足珍贵。

原文链接:《人民日报》(2019年06月09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