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好像变得越来越小。午间的食堂,越来越多同学站着扒饭,上课高峰期,自行车空位难求。涌动的人潮、施工的噪音、飞扬的灰尘,园子已经不是我们记忆中的模样,而这一切又变得跟怀旧相关。
在公主楼的时候,我们埋怨她的又小又破,当她被拆之后,我们只能怀念老楼里的青春,徘徊孤单。
初次遇见颁叠顿时,我们只想落荒而逃,但听到拆除讯息时,我们却排起了长队,追想一起吃串的时光。
这样的记忆场所渐渐消失,徒然剩下空间和时间的回想。突然想起《少年派》里的一句台词,人生或许就是不断地放下,然而令人痛心的是,我都没能和他们好好告别。似乎,处在后青春期的我们谈人生还太过草率,但告别却是我们一直在念的功课,既然不能留住,也要好好告别。可是周末书市仿佛就这样消失了,悄无声息,没有任何的仪式。
“周末书市上的教材,价格能甩教材中心几条街呢!”
“最喜欢书市里五花八门的闲书了,每次路过那里都会淘一点。”
“有书市我都不怎么上当当网了,真的是价廉物美。”
“就是喜欢小西门的气氛。”
对啊,我们怀念的,是那种闲庭信步、悠悠荡荡的感觉,那种蓦然回首中与书本不期而遇的感觉。有时,甚至会还觅得些经年的“珍宝”,上头有工整的钢笔字迹,一撇一捺、棱角分明,也不知来自何年何月。当然,还有记忆力超群的老板,还有陪我们在周末阳光下漫步过这条小径的人……生活实在太闷了,我们需要这样的轻轻松松、吵吵嚷嚷。
现在,这些都让位给迫切进行的校园改建。
燕园社区市场管理中心的张老师和其他叁位同事已经管理书市叁年了。我们见到他的时候,他正坐在燕南园的办公室里,戴一顶灰色贝雷帽,一杯浓茶放在旧木桌面上,屋里迷漫着烟草的味道。
我们聊起书市的历史,画面就像按了退格键一样回到过去,沾了陈年的滋味。
上世纪80年代,书市的雏形就已经以跳蚤市场的形式出现了,到了90年代,保卫部将商家聚集到了现为百讲广场的那片地上(当时还是一片柿子林)。
1998年,大讲堂修建,书商们又收拾打点,移到了40楼。后来40楼装修改造,书市又挪到了如今的45楼甲原址上。而我们最终所见的、位于小西门一侧狭长地带的周末书市,则是2006年才落地生根的。
看来,“让位”两个字对于周末书市已经毫不稀奇。但让我们惊讶的是,几十年来,楼起楼亡、人聚人散,书市虽然几经颠沛,却到底没有真正消失。相反,它还成了北京高校最热闹最红火的书市之一。
何以如此呢?
张老师站起来,从柜子里拿出几个文件夹。“这些是书商的审核资料,哎,书商呐,必须得四证齐全,不然不让卖!”还有详细的出勤记录、纠纷记录,“你们学生要是买了假书,或者起了争执,都能帮你找到人。每次开市,我们都会摆出大大的公示牌,上面有学校的规定,有监督员的联系方式,还有我们市场管理中心的电话。学生的权益是有保证的,你们也得多注意这些东西。”
原来,周末书市从来就不是一个“野市”,而是处在社区市场管理中心和保卫部的规范管理之下。既要满足校方要求、又要为同学们服好务,张老师和他的管理团队也“很拼”。
最初,每学期开始初期学生买书看书的人很多,书商也来得很多,一到寒冷的冬天许多人就消失得无影无踪。因此,书市的管理部门严格筛选了20-30个书商,每次开市都要考勤,这才使卖书人员固定下来,从此每到开市时所有的书商都必须到场;有些学生买到假书后不记得自己在哪一家买的,张老师又要求书商一律“挂牌经营”,在牌子上写上名字和电话;书市改名文化市场之后,引入了文具店,贩卖本子、纸笔等等。“我把数量控制到3家,”张老师比划着手势,认真地说,“一家怕他垄断。两家呢,怕勾结。叁家,就可以良性竞争了!这叁家,一家在北边,一家在南边,一家在中间,位置轮着来。其他书商也是,位置轮流换,免得有人说南边卖得好,不愿意在北边坐冷板凳。”此外,张老师做足了功课,为了揪出盗版书,还专门跑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出版社、人民大学出版社学习分辨盗版书的经验,每个周末都带着“火眼金睛”四处巡视一番。“不准卖盗版书,这是我们的红线。如果你被学生举报出来的话,对不起,走人吧。但我们毕竟不是专业的,有时候也难免漏过盗版书。”言语中有着些许遗憾。
书市一步步的成长是张老师的心血。“说实话,我也希望书市尽快重开。大学是一定要有书店的。”
可是我们要问:书市暂停,难道北大就没有书店了吗?
有啊,当然有。
但即使是这些有店面、有装潢的正规书店,也同样逃不掉被有限土地资源挤压的命运,甚至,正因为它们的正规身份,反而更少有发声的机会。北大的书店,多被挤到了边边角角。物美下面的书店,书籍较多但比较杂乱,加上地段较偏,生意不温不火。博实二楼的北大书店,作为“正牌”书店,竟没有得到一个“底座商铺”,又因它价格偏贵、找书不便,更是少有人涉足,实在憋屈。大学设立书店的初衷,主要的目的无非是方便同学买书,尤其是教学参考书和相关的拓展书籍。而所谓方便,又包含了书籍种类的丰富性、书目分类摆放的直观性以及购书体验的流畅性,最好在价格上还能照顾本校学生。而无论是北大书店还是教材中心,用户体验都不够好。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说,周末书市代行了校园书店的职责,成为了很多同学学习生活中重要的一环,但又因为缺少正式性,它的存在又陷入名不副实的尴尬境地……
又到了北国寒冷的冬季。昔日定时到小西门“坐班”的书商们就像被大风带走的银杏,散落了。张老师呢,还是每天踏进燕南园的办公室,沏杯热茶,望着窗外枯萎的藤蔓,不知道手里的活儿什么时候能回来。而在刺骨的冷空气里疾步走着的我们,也许会在路过小西门时追想起和书市的点点滴滴,用匆忙的脚步踩过一堆对于人、事、物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