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回忆 ? 博雅情深

这一切,值得!——离职抒怀 (海闻 2013年11月7日)

2013-11-12

各位老师,各位同仁:

今天是我作为北大深研院院长的最后一次大会发言。今天的大会之后,我将离开过去八年的工作岗位,离开八年来让我魂牵梦绕的事业!

虽然我正式担任深圳研究生院院长的时间只有五年多,但我参与深研院的工作是从2004年开始。对我来说,担任深研院院长,不是一份工作,我不需要从北京到深圳来找一份工作;也不是一个职位,我也不需要一个院长的头衔。我之所以抛家舍业南下深圳,是为了一个理想,一份事业。

记得第一次来深研院时,有两件事触动了我。一件是我碰到了一个在本部上过我课的学生,我问她怎么在这里,她那无奈的眼神和不满的情绪让我难忘。另一件是看到当时深圳媒体对深研院的报道,认为“大学城是失败的”“远来的和尚也不见得念好经”,反映了深圳人民对北大的期望和失望。为此,我来到了北大深研院:为了学生,为了北大,为了深圳,为了国家!

八年来,在史老师、栾老师、李贵才等老领导的配合下,在全院师生的理解、支持和奋斗下,我们取得了一定的成绩。我们确定了“前沿领域,交叉学科,应用学术,国际标准”的办学特色和“专业知识,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社会责任”的培养目标。我们经历了一系列的改革和发展,朝着国际化一流校区不断前进。

八年来,我放弃了仕途,牺牲了家庭,荒废了专业,但看到许多一流大学包括北大本科的优秀毕业生们纷纷将深研院当作读研的首选,看到深研院学生自豪地在五四运动场和百年大讲堂夺魁取胜,看到一批批世界名校的毕业生加盟深研院,看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师生活跃在校园里,看到政府机构和公司与北大深研院开展的广泛合作,我心里只有一句话:这一切,值得!

八年虽长,八年又太短。自我评估:成绩虽有,错误不少。还有许多的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很多的承诺没有兑现,还有很多的梦没有来得及实现!担任院长的五年里,为了深研院的长远发展,我一直试图解决四个重要问题:

第一,稳定的经费来源问题。深圳市认为,研究生院是北大和深圳合办的,应该各出一半的办学经费,所以他们只是给我们差额拨款。由于我们学生人数少,每年的固定拨款只有6000多万。对于北大深研院这样一个研究型但规模不大的一流大学来说,这点钱是远远不够的。首先,规模小,人均固定成本就很大。其次,要招收优秀学生,要给大量的奖学金。要招聘优质师资,待遇也不能低。由于深圳远离北京主校区,吸引同样水平的老师或学生,我们要付出更高的成本!

近年来,作为深研院院长兼汇丰商学院院长,深知财务问题的重要,为了深研院的发展,我亲自抓培训和通过各种渠道(包括深圳市政府)筹资,才保证了这些年预算基本平衡。但这种状况是不可持续的。因此,我一直希望在我卸任前能找到一个根本的解决办法。

第二,机制以及与本部的关系问题。体制一直没有理顺也是重要的不稳定的因素。在学校,深研院究竟算哪一级机构?一方面,深研院是独立法人,院长是副校长,从这点说,深研院应该是一个副校级的独立校区,深圳的发展应该是学校的决策。另一方面,深研院的学科发展、招生名额、学位审核等又必须通过本部院系和各个部门,在这方面,深研院又像是一个二级院系。由于存在一定的或潜在的竞争关系,本部相关院系都不会积极支持深研院同类专业的发展。深研院发展一个学科,就很容易得罪本部一个院系。

其实,本部相关院系的这种反应也很正常,因为有利益关系,他们不可能从全局的角度来考虑北大的发展。避免这些矛盾的关键是学校的态度,因为北大在深圳的发展是学校的战略部署。如果学校态度不明朗,院系和部门的态度也不会积极。深研院作为一个刚刚起步规模不够的新校区,很多事不能完全按本部的规定做,否则根本就不可能发展。深研院不少是国外刚毕业的博士,按本部的规定他们都不能带博士,甚至有些连硕士都不能带。但在国外,他们指导博士都是没有问题的。深研院要开设新专业,按照规定必须有足够的老师,但在学校还没有批准开设前,我们又怎么敢去聘足够的老师?如果按现有规则的话,汇丰商学院和国际法学院当年都根本不可能办起来。

第叁,规模和结构问题。根据北大与深圳市的协议,我们在五年前就应该达到3000名学生,但目前仍有差距。最主要的,学生规模不够,缺乏人气,不要说缺乏一个大学该有的文化艺术体育等校园气氛,甚至连食堂都办不好,因为缺乏规模和多样性。本部空间有限,要控制发展,但深研院缺人气,规模不够,现阶段应加快发展。一个学校的规模不能太小,否则很不稳定。

另外,深研院没有本科生,使得一个校区的学生结构非常单一,不仅校园文化不够活跃,很多教师的教学量也难以完成。通常大学都有本科和研究生,老师的专业课既给研究生上课,也可以给本科生上,资源可以发挥得更好。招收本科生,不仅对国家有利,也有利于深研院的长期稳定发展。

第四,定位与发展目标问题。财务问题、规模问题、体制问题等,归根结底还是学校主要领导对北大深研院的定位和发展目标问题。当初学校派我来,明确希望我按加州大学的模式,将深圳办成一个校区。而后的领导有了不同的想法,但对深研院的发展中面临的问题也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在过去的五年里,我做过很多努力,今天,我不得不遗憾地告诉大家,在我的任期里,我最终没能解决这些问题。也许是我错了,也许是我的方法不对,也许是时机没有成熟,总之,这些问题只能留给后任去解决了。

今天,我要卸任了。在此,我要向所有理解我、支持我的老师同仁们和学校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也向所有对我的工作不满或被我无意中伤害的同仁表示深深的歉意!最重要的,我希望同仁们能够坚持我们选定的国际化道路,只有坚持开放,勇于改革,不断发展,才是北大深研院最好的出路,也是我们自己的最好出路。北大深研院不仅是北大的,更是我们深研院全体师生自己的。只有我们自己努力,才有我们的辉煌未来!

我们要继续保持关心学生爱护学生的工作作风,在重视对他们严格教育的同时,关心他们的生活,重视他们的意见,保持跟他们的沟通。近3000名优秀的学生远离家乡,远离本部,在这相对冷清偏僻的南国燕园学习,是不容易的。学生的优秀,是深研院未来最值得骄傲的资本。学生对深研院的感情,也将是我们这个南方北大最宝贵的财富,是奠定深研院声誉的基石!

各位同仁,从今天开始,我将不再是深研院院长了。为此,我很难过,因为很多的南燕梦还没有实现:实行通识教育以激发学生兴趣为核心的“未名学院”,培养全科医生的“南燕医学院”,促进文化产业的“当代艺术学院”….。壮志未酬,泪涕满腮。另一方面,我也非常欣慰,在美国一流大学工作多年,第一批千人计划引进的人才,北大副校长陈十一教授将接掌北大深研院。陈校长眼界开阔,经验丰富。相信他一定能够进一步理顺深研院与本部和与深圳的关系,认真贯彻学校党代会的精神,整合全校的资源,真正把深研院建设成北大创建世界一流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高端人才的南方基地,以及高等教育改革的试验点。

最后,让我再次从心底里对深研院的所有老师、员工、以及今天没能到场的学生们说一句:谢谢你们!祝福你们!我永远爱你们!

编辑:搁别蹿谤别蝉丑尘补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