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燕园新闻

“北大首都智库云论坛”第2期: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问题与发展路径选择专家研讨会举办

2020-08-31

2020年8月21日下午,“北大首都智库云论坛”第2期: “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问题与发展路径选择专家研讨会(以下简称“云论坛”)在线上举办。

2020年是“十叁五”规划收官之年,受2020年新冠疫情的影响,不确定性成为了未来“十四五”时期最大的一个背景与影响,本次“云论坛”聚焦首都在新的形势和挑战下,探讨“十四五”时期如何加快建设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建设,攻坚非首都核心功能疏解,推动首都一核两翼发展,应对新冠疫情可能对京张冬奥会举办的影响等一系列问题,对“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形势和战略途径进行研判。本次“云论坛”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发展研究院联合京津冀协同发展联合创新中心、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共同主办。

论坛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冯长春教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蔡满堂副教授共同主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高端智库首席顾问陆大道院士,南开大学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成员、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刘秉镰教授,河北经贸大学副校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高端智库学术委员会委员武义青教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城环学院城乡规划与交通研究中心主任、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赵鹏军教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高端智库首席专家李国平教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万鹏飞副教授分别作发言。

专家线上发言

刘秉镰作了名为“京津冀、长叁角、珠叁角的发展比较及其思考”的主题报告,他指出京津冀协同发展在中央的领导下,北京、天津、河北叁地政府公司大家共同关注、共同努力下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因此在“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需加快经济发展,缩小南北差距;发挥好北京的辐射带动作用,推动多中心空间结构优化;建设京津冀区域创新体系;优化产业协同分工和空间布局,构筑区域性产业协同机制,培育有潜力的经济增长极,加强京津冀政府协同治理,探索利益共享机制,推进市场一体化进程。

武义青作了名为“京津冀制造业走势与‘十四五’发展思考”的主题报告,基于第叁次、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资料进行比较分析,他指出叁地人均收入均为逐步增长的发展趋势,但资产周转、资产效率却逐渐下降,综合效率则变化不大。京津冀、长叁角、珠叁角制造业的差距,远远超过生产总值的差距,因此需制定先进制造业产业链发展专项规划,精心打造“钢铁—金属制品—重型装备”“汽车、轨道交通装备及零部件”等产业链,重视机制创新,提升区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技术创新。

赵鹏军作了名为“京津冀城市群交通一体化的问题与策略”的主题报告,指出京津冀交通一体化是交通强国战略的重要内容之一,但目前京津冀交通网络仍不完善。因此,“十四五”期间需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的交通与空间一体化规划,建设快速交通网络,形成连通内外的大能力快速运输通道,优化城市联系,完善都市交通圈,打造高效衔接、多级多式的综合交通枢纽,促进多尺度的站城融合,加快空间与交通站城一体化建设,创新交通一体化服务和协同管理机制。

陆大道作了名为“对于‘十四五’时期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若干思考”的主题报告,指出京津二市跟河北省之间在利用资源方面,特别是发展的优势能够共享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十四五”时期,应在社会保障等方面推进一体化建设,加强经济交流与创新,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

李国平作了名为“‘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应有新作为”的主题报告,指出京津冀是北方的经济中心,“十四五”期间,京津冀协同发展应在扭转在全国经济地位相对下降、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建立现代公司分工体系、公共服务的共建共享、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有新作为。

万鹏飞作了名为“非首都功能疏解政策跨域协同研究-以批发市场疏解为例”的主题报告,指出非首都功能疏解是首都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截至2019年年底,疏解率达到82%,商铺疏解率达到87%,从业人员疏解90%。但存在疏解政策粗放、公开透明不够导致商户回流等问题。因此,将来需打造区域治理共同体,法律上明晰纵向和横向协同的职责,构建具体而透明的跨域协同政策以及政策沟通和反馈修补体系。

来自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南开大学、河北经贸大学、民进北京市委、北京城市规划设计院、中央财经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首都经贸大学、首都师范大学、北京市社科院、青岛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城建大学等近叁百位专家学者、政府官员等参加了本次论坛,并与发言专家进行了互动交流。经济日报、北京日报、《前线》杂志社、搜狐城市、中国经济周刊为本次“云论坛”提供媒体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