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一群年轻学子从江南塞北来到未名博雅的燕园,书写他们的青春故事;40年后,他们再次相聚缘起之地,四秩年华,岁月流转,依稀少年,四十当歌。2023年10月14日上午,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1983级校友重返昔日学堂,重走求学之路。归途中,青春之歌悄然奏响;燕园里,志愿之音余韵悠扬。
为保障校友返校活动顺利开展,为1983级校友提供更好的归家体验,校团委组织40余名北大青年志愿者参与到校友返校活动的志愿服务工作中。他们一丝不苟地服务在10余个工作点位,尽心尽力解答每一个问题、回应每一个需求,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了此次志愿活动。志愿者“小燕子”们用无私的奉献与始终如一的真诚,向亲爱的学长学姐展示了北大志愿文化之传承、北大青年学子之风采,获得了学长学姐的点赞。
百周年纪念讲堂前服务的志愿者
早在校友返校前日,统筹此次活动的骨干志愿者就已将红马甲、工作证等分发给各个志愿者,并对志愿者们进行系统培训。10月13日下午3时,参与此次活动的志愿者便全部投入到前期物资准备工作中,他们有条不紊地搬运、清点、整理、分装相应物资。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忙碌的红色身影,构成了燕园当日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整理物资的“小燕子”们
10月14日上午7:30,秋风送爽,秋意盎然,北大青年志愿者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准时上岗。他们用最真诚的微笑与热情洋溢的服务态度,表达对校友回家的欢迎与喜悦。在服务过程中,签到处志愿者引导校友有序登记并领取礼品,做好校友返校的首站服务,在校友心中留下了温暖、细心的初印象。
志愿者在为校友发放活动物资
志愿者们耐心为校友答疑解惑
上午9时,15名志愿者抵达花神庙、博雅塔等点位,他们手持引导牌,提示各院系校友拍照留念。此外,志愿者“小燕子”们肩负起维护秩序的工作,协助保卫部工作人员共同维护道路交通秩序,共创美好校园环境。同时,他们还承担起“摄影师”的任务,为回家的学长学姐定格在燕园的珍贵瞬间。从道路指引到拍照留念,从应急帮助到秩序维护,志愿者们用热情周到的服务,向校友传递母校的脉脉温情——即使久别重逢,爱意仍然浸润着每一个学子的心。
志愿者与校友热情交谈
志愿者正在协助摄影
进行引导工作的北大青年志愿者
政府管理学院2023级本科生王心祎表示,此次参加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1983级校友返校志愿服务跟拍的工作使她感慨良多。“当我看到‘依稀少年,四十当歌’的标语横挂在百讲之上时,当我看到身着红色马甲的‘小燕子’们为分发物资奔走忙碌时,当我看到大我们40届的师兄师姐与志愿者们亲切交谈时,我感到心中有一股温情的暖流汩汩涌起。岁月如梭,时光蹉跎,属于北大的精神与气质,却从未褪色。能用镜头记录下这温馨又意义深刻的一幕幕,是我的幸运,也是我的荣幸。”
外国语学院2022级本科生徐欣怡称,很荣幸能参加这次1983级校友返校志愿活动。“时值深秋,天高云淡,煦日流金,数百位1983级北大校友齐聚未名湖畔参加合影。40年间的阔别,剪不断深深的同学情谊;40年后的重逢,话不尽绵绵的燕园情怀。看到师兄师姐们一见如故、谈笑风生,或是紧紧拥抱、难舍难离,身为志愿者的我亦不禁为之动容——同一方燕园,见证了一代代北大人的成长,缔结了一代代北大人的友谊。这次的志愿活动,不仅为我提供了服务校友的机会,也让我触摸到了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跨越时空的温情。”
哲学系2023级本科生王星予则表示,这是她第一次作为志愿者,将镜头对准志愿者们。“每一次按下快门,都是对精彩瞬间的捕捉——在百讲楼前,在花神庙下,在未名湖畔,我看见‘小燕子们’自始至终的坚守,我看见校友们与志愿者的双向互动。在这里,红马甲已然成为燕园一道让人赏心悦目的风景。每一名志愿者都值得被看见,每一个志愿故事都值得被记录。”她称,未来,她将依旧以光影为笔,用镜头传递正能量。
从前期准备到正式上岗,从清晨至正午,北大青年志愿者们始终牢记志愿服务的使命,以热情饱满的精神状态迎接每一位到场的校友。在圆满完成活动保障工作的同时,“小燕子”们也向学长学姐们展现了北大志愿精神的接力与传承,他们用真诚与爱,不断丰富着北大志愿文化的内核。未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青年志愿者们将立足新时代,接过学长学姐们手中的接力棒,继续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以实际行动书写青春故事,彰显青春力量,让“志愿红”在燕园更为闪耀。
签到组志愿者在百周年纪念讲堂前合影
摄影组志愿者在未名湖畔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