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燕园新闻

北大党委宣传部推出十集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

2024-01-04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

为国为民,征途漫漫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

无数北大人

薪火相传、前赴后继

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

联合北京人民广播电台资深导演郝卫群

邀请着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

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广播台的六位同学一起

参与录制

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

讲述十个北大人投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故事

一起换个方式打开北大

闭上眼睛,倾听声音的温厚流转

触碰北大人真实而有质感的生命力量

第一集

命中注定,我要守护你

“敦煌女儿”樊锦诗

81ec7c14870b4215a95cc8db562257c3.jpg

白雁西风紫塞,皂雕落日黄沙。“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以一生守护着莫高窟的风沙岁月。

她自毕业以来就扎根敦煌,耗十年心力带头为敦煌500个石窟建立详细的科学记录档案,在国内首次使用数字化技术建立敦煌石窟数字档案,带领敦煌研究院用完备高质的数字资料建成了一个数字展示中心,使保护与开发两全其美。

“文物保护是一项艰巨的、复杂的、带有挑战性的,也永远没有止境的事业。此生命定,我就是个莫高窟的守护人,如果有来生,我还会守护敦煌,一辈子!”

第二集

作别铅与火的时代

“当代毕昇”王选

 

作别铅字与火石,他为中国带来光与电的交相辉映。

毕业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数学力学系,王选毅然加入国家“748工程”,设计研究汉字精密照排系统。1985年,王选团队研制的华光滨滨型系统成为我国使用的第一个激光照排系统,在国内1000多家报社、6000多家印刷厂和海外的100多家华人报刊和出版社里使用,使国外激光照排厂商全被挤出中国大陆,中国的汉字激光照排技术走在了世界前列。

“作为北大人,要谋大事,有担当,要把自身的发展和国家命运紧密结合起来。”“多做好事,少做错事,不做坏事。”王选的座右铭里藏着学者的谨严,仁者的谦逊,勇者的奋进,与国士的担当。

第叁集

吟赏风烟

“两弹元勋”郭永怀

 

蘑菇云升腾在半空,有人欢呼呐喊,可有人没能见到属于他的风烟。

1938年,国难当头,从南开大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系先后毕业的郭永怀转到了空气动力学周培源先生门下,以科学报国。建国初期,他放弃康奈尔大学的教职毅然回国,与钱学森共同筹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力学和力学工程系、化学物理系,并出任化学物理系首任系主任。1960至1968年,他与家人匆匆作别,全身心投入原子弹的研制工作,直至从基地飞回北京的飞机失事,以身殉国。在郭永怀先生牺牲22天后,我国第一颗热核导弹成功试爆。

郭永怀是迄今为止唯一以烈士身份被追授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的科学家,“两弹一星”元勋中唯一在原子弹、导弹和卫星叁个领域均有重要贡献的科学家。2018年7月,编号为212796号的小行星被永久命名为“郭永怀星”。星辰永怀,那一份执着一生的无畏与热忱。愿您在宇宙中,吟赏升腾而起的,亲手泼墨的风烟。

第四集

消失二十八年的名字

“氢弹之父”于敏

从1961到1989年,有一个名字,消失了28年。

1951年,从北大工学院转系到理学院的于敏,受彭桓武邀请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工作,担任轻核理论组的副组长,负责氢弹理论的研究工作。1986年,于敏和邓稼先共同撰写《中国核武器发展规划建议书》,建议加快核武器发展的速度,赶在全面禁止核试验之前,使中国的核武器达到实验室模拟水平。我国的核武器技术基本按照建议书的方向进行。1999年,于敏被授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2014年,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2015年2月27日,获评感动中国2014年度人物。

“有人说我是中国的氢弹之父,这个提法不对,我受之有愧。核武器事业是一项集体的事业,是许许多多的部门、人员大力协作的结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能够独立完成的。至于我,只是做了自己应当做的工作。一个人的名字早晚是要被人遗忘的,能把微薄的力量融入祖国的强盛中,人生足矣!”

第五集

只种一颗“糖”

“糖丸爷爷”顾方舟

“糖丸爷爷”顾方舟的故事,是一生只种一颗“糖”的故事。

1957年,刚回国的顾方舟临危受命,开始从事骨髓灰质炎研究工作。他扎根昆明西山,带头建立医学生物学研究所,不仅自己以身试药,为了证明疫苗对学龄前儿童也安全,还瞒着妻子给儿子小东试用。疫苗对运输要求高,西藏、新疆等偏远地区的孩子接种困难,顾方舟就在疫苗里加入保护活性的物质,外面裹一层糖衣片,再用广口暖瓶运输。1964年起,顾方舟领导研制的脊髓灰质炎糖丸疫苗开始在全国推广,上千万颗糖丸装车运往全国各地,挽救了成千上万中国儿童的生命。

截止到2000年7月,国家确认自1994年发现的最后一例患者后,再未发现由本土野病毒引发的脊髓灰质炎病例。中国本土的脊灰病毒已经被彻底消灭。方舟渡人,使命一生,都凝成一颗小小糖丸。一生只种一颗“糖”,这是最动听的诺言。

第六集

搞学术还是搞教学

“中国半导体先驱”黄昆

科研与教学,学术与教学。对于这个困扰着诸多学者的难题,黄昆给出了最佳的答案。

1952年,黄昆毅然从爱丁堡大学物理系回国,进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系当老师。有舍有得,黄昆放弃了科研,倾注所有心力在教学上。他每周花六十个小时备课,亲自批改圈点学生作业,设置固定的答疑时间……之后多年,黄昆一直活跃在固体物理教学领域,为国家培养了一大批领军人才。

国际物理学术界快要将他遗忘之时,黄昆却以闪亮的姿态重回科研。1979年,黄昆应邀访问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他和助手朱邦芬合作推出了固体物理学中的“黄-朱模型”;后来还在超晶格光学声子的基础上提出一系列新发现。黄昆是中国固体物理学和半导体物理学的奠基人之一。2001年,他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新中国的建设,迫切需要大批的、有现代科学知识的人才。对我来说,能够为国家培养起一支科研队伍,比我个人在学术上取得成果要重要得多!”

第七集

古老医学的奇迹

“青蒿素之母”屠呦呦

“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屠呦呦指尖轻翻泛黄的书页,一个医学奇迹,在古籍里悄悄酝酿。

1951年夏末,屠呦呦收到北大录取通知书,被第一志愿“药物学系生物医药专业”录取。1969年起,她担任中医研究院科研组组长,研发抗疟疾新药。在332次失败的实验后,她从古籍中忽地意识到问题所在,将提取所用试剂从乙醇改为乙醚。这一次,终于成功。1972年7月,屠呦呦等3人担任青蒿素的首批人体试验的志愿者,实验未发现该提取物对人体有明显毒副作用。1977年,屠呦呦课题组首次向全球报告了青蒿素这一重大原创成果。

2015年,屠呦呦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她将奖金所得的400万瑞典克朗,约合265万人民币,全部捐赠于科研,其中捐赠约两百万元给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医学部和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了全新的创新基金。2018年,屠呦呦被授予“共和国勋章”。药香氤氲,袅袅升腾。屠呦呦萃取古籍中的智慧,焕新了传统中医,创造了古老医学的奇迹。

第八集

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稀土之父”徐光宪

“谁掌握了稀土,谁就全天候掌握了战场”,徐光宪如此笃定。

1951年,徐光宪在哥伦比亚大学拿到博士学位后,回到了阔别多年的祖国,担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化学系副教授。1971年起开始承担分离重稀土的任务。徐光宪研究出串级稀土萃取分离方法,使萃取的两种稀土元素含量都超过99%,该方法得到了中国稀土公司的普遍采用。至1990年,中国的单一高纯度稀土产量占比达到全世界的九成以上。美国、日本的稀土工厂先后停产,转而选择购买中国提炼的稀土。

面对国内工厂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差,让外国公司无偿获取稀土分离方法的现象,徐光宪给国务院写信,建议将我国每年的稀土产量控制在10万吨以下,维持国际市场价格,维护国家利益,建立稀土资源储备制度。

2005年,以徐光宪和妻子高小霞为名的“霞光奖学金”设立,更多的青年人沐浴在这位科学家的关怀之下。科学没有国界,但科学家有自己的祖国。

第九集

合成一个蛋白质

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世界性突破

1956年初,党中央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号召。随后,新中国第一个中长期科技发展规划《1956-1967年科学技术发展远景规划》正式颁布。1959年底,中科院上海生化所邀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合作,将胰岛素的结构拆分成两条多肽链,上海与北京各合成一条,之后组合成完整的蛋白质。北大化学系和生物系学生都被调动起来,大兵团作战搞科研。1963年,上海生化所邀请北大团队前往上海一起合成,邢其毅和其他北大老师欣然前往。1965年9月,生化所成功得到了与天然胰岛素相同的结晶,之后又通过生物学上的实验,证明了人工合成的牛胰岛素与天然的有同等生物学活性。

1966年12月24号,《人民日报》以头版头条刊登了我国在世界上第一次人工合成结晶胰岛素的文章,骄傲地宣布: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地完成了天然胰岛素拆合工作的、得到人工半合成结晶胰岛素的、得到人工全合成结晶胰岛素的都是中国人。

“咱们呀,不是要搞‘北京’的胰岛素,也不是要搞‘上海’的胰岛素,而是要做我们‘中国的’胰岛素!”相合的不止蛋白质,更是北大人大局意识与宽广胸襟的和合之美。

第十集

150设计排的故事

我国第一台百万次大型计算机

1973年8月,中国第一台百万次计算机试制成功

1956年,中国的计算机科学发展进入了快车道,第一代和第二代计算机先后问世。1969年10月,150计算机研制工作被列为国家重点科研项目,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作为新的研制单位加入了工程。150机的样机在1973年正式问世,并随后投入到石油勘探和油田开发的实战之中。这是我国独立自主开发研制的第一台运算速度达到每秒百万次的大型计算机,整个计算机系统规模庞大,一共使用了小规模集成电路58000多块,厚膜电路7700多块,存储器磁芯800万颗。

在这台机器的开发过程中,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石油部和四机部等部委通力合作,完成了中国科技发展史中一次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实践。150计算机研制成功后,一共生产了4台,分别用于石油、地质、气象领域,成绩斐然。在中国计算机发展历史的长河中,150计算机留下的是一页勇于为新、勇于为先的华章。

创作故事

从2022年末开始,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广播台的六位同学 贾佳艺、严镜、韩东旭、梁宇健、梁子琪、马恩博 参与到了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到策划撰稿工作中去。 参与制作广播剧的北大同学们,一组负责广播剧的整体策划与稿件撰写,在笔墨书稿中书写曾经的故事; 一组参与实际的节目录制,与大师一同在录音间演绎精彩。

为了高效而高质量地制作广播剧,北大广播台的同学并未因为学生的身份而放松标准。前期充分的资料搜集确保这一历史题材广播剧在尊重史实的同时,符合广播剧易听科普的剧种性质。中间的撰稿,改稿也字斟句酌:用不同的语气词与方言帮助塑造伟人更加立体的形象;而如何用不冗长的字句构建出充分形象的场面描写也让参与的同学们得到了极大的锻炼。他们也在创作过程中收获了许多难忘体验。

在参与撰写广播剧剧本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北大与国家、民族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传统,也深深地被中国式现代化过程中涌现出的英雄前辈打动。“小家”与“大家”之间的抉择并不简单,但他们的答案是斩钉截铁的,他们的选择是义无反顾的,这也更激励了作为新时代青年的我们。

——韩东旭

在写作过程中,我发现今天年轻人所拥有的热血与迷茫、所遇到的困境与挫折,都能在英雄前辈们的经历中察觉到相似之处。通过阅读他们的人生经历,或许我们能够得窥门径,更加明白什么是真正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贾佳艺

在前辈们的生动演绎中,我身临其境地感受到剧中伟人们复杂的心理,更为他们的精神而振奋与感动。

——马恩博

从最初拿到选题时的毫无头绪到最后的稿件提交,我成功地实现了编剧事业从零到一的转变,获得了巨大的成就感。同时,在剧本创作过程中,我也更深入地了解了前辈们的英雄事迹,他们奋进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前列,展现了北大人的家国担当。

——严镜

七十余载芳华暗换

北大人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征程上

以一生践行承诺

为国家、社会、人民的福祉点亮灯火

让前路鲜花着锦 明朗安然

走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

倾听属于北大人的声音

将现实的“小我”与祖国的“大我”相联

为今天的自己找寻答案

剧集介绍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 “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

在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无数北大人薪火相传、前赴后继,为国家和人民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党委宣传部、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十集系列广播剧《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的北大力量》, 以艺术化的手法,生动展现了北大人在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所作的突出贡献。

该剧由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党委宣传部出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融媒体中心音视频办公室师生策划、撰稿,北京人民广播电台文艺广播资深导演郝卫群编剧、执导,邀请着名配音表演艺术家李立宏等专业广播剧演员担任主要角色,北大学生参与录制。广播剧制作考究、精良,充分展示了声音艺术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