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大师风范

光阴 | 林巧稚: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

2016-04-28

记者手记

林巧稚是新中国首届中国科学院唯一的女院士,是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官网上217位历史名人中唯一的女性。她没有婚姻,没有孩子,守着一家医院,一待就是六十多年。上个世纪四十年代,林巧稚曾在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医学院任教,为北大医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可能她与北大的故事并不多,但是她也是北大的一份子。今天是林巧稚逝世33周年,她身上所表现出来的对工作的热情和对他人的关怀永远值得我们去学习,闪耀在林巧稚身上的人性的光辉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1983年4月22日清晨,在妇产科忙碌了大半辈子的林巧稚在昏睡中发出呓语,急促地叫喊:“产钳,产钳,快拿产钳来!”过了一会儿,她的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又是一个胖娃娃,一晚上接生了3个,真好!”这是“万婴之母”林巧稚留下的最后的话。

“我想当医生”

林巧稚5岁的那年,母亲就因为宫颈癌逝世。她永远无法忘记那个夜晚的台风和海浪,母亲的离世在幼小的林巧稚心中种下了成为一名医生的种子。1919年林巧稚毕业于厦门女子师范学校,但是林巧稚并没有沿着做一名乡村教师的轨迹继续走下去。“如果不能继续读书,以后就是等着嫁人生子,平平淡淡地过生活”,林巧稚不想这样度过自己的一生,她憧憬着成为一名医生,在乱世中去医治拯救千千万被病痛折磨的人们。在老师卡琳的帮助下,林巧稚得到了父亲和大哥的支持,决定报考协和医学院。就这样,她第一次走出鼓浪屿,坐上了驶向上海港的轮船。

好不容易考上协和医学院,经过八年的艰苦学习,林巧稚终于实现了当初的理想,穿上了神圣的白大褂。可是这仅仅是林巧稚在医学道路上奋斗的开始。

林巧稚学生时代的留影

林巧稚学生时代的留影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医院被迫关门。为了谋生,林巧稚一面在北京东堂子胡同10号挂牌看病,一面到中和医院上班,还被聘为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的主任、教授。当时物价飞涨,在北大医学院读书的一些穷学生,交不起学费和伙食费,不得不帮人打工甚至卖血来支付这笔费用。作为当时北大医学院的教授,林巧稚将这些学生的困顿生活看在了眼里:“中国的医学事业需要人才,再苦再累,为了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这些贫困同学的生活,我们必须尽己所能。”山河破碎的年月,生活本就无比拮据,但林巧稚联合医学院的其他教授,把在医学院的全部收入都捐献出来作为医学奖学金,帮助那些生活贫困的北大医学学生。

1946年,她又受聘兼任北大医学院妇产科系主任。到1948年重返协和的时候,林巧稚在北大只度过了短短的6年,但她为北大医学教育做出的贡献是年月不可磨灭的。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观礼邀请函,但林巧稚选择留在医院。安静的产房里可以听到天安门广场上的欢呼声和口号声,林巧稚和病人一起度过了本应在天安门的时光。

晚年林巧稚不幸得了高血压动脉硬化、脑血栓和心脏病,在医院里忙活了大半辈子的她不得不成为一名病人,躺在了病床上。她望着天花板,清点着那些没有来得及做完的事情。林巧稚心中一直挂念着那本《妇科肿瘤学》的撰写,只要身体一好转,她都会在床上一页页地批阅初稿,仔细地标注自己的意见,为这个毕生的事业做着最后一点贡献。

“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受父亲和老师的影响,林巧稚自小就皈依了基督教。虔诚的信仰与医生的职责完美结合,林巧稚一直告诉自己:“病人进了医院,就是把整个生命交给了我们,我们要从每件细微的事做起,关怀体贴她们。我们不仅要解除病人身体的痛苦,更要解除他们心灵上的痛苦。”从医几十年,林巧稚遇到过各式各样的病人,无论他们是富有还是贫穷,在林巧稚眼中所有病人都是平等的。

当时医院有专家门诊和普通门诊两种门诊。每当林巧稚在门诊的时候,她都会把当天挂号的所有病人看完才下班。如果她看到普通门诊的某位病人表情痛苦,她就会放下手里的事情,直奔那位病人而去。有时候,待诊室里有早已约定好的特殊病人,有时候是某位要员的太太,有时是外国使领馆的夫人,但林巧稚总是说:“病情才是真正的特殊。”当时的北京市委书记彭真专程到医院希望结识林巧稚,想不到林巧稚以工作忙碌为由让彭真吃了一个闭门羹。彭真的女儿傅彦后来说起:“我母亲大概有点不舒服,后来以这个为借口,把她(林巧稚)请到家里来了,我父亲才见到林巧稚大夫。”彭真的妻子还开玩笑说道:“我这个病人比你这个书记有面子哈。”

林巧稚在产房

林巧稚在产房

曾经接受林大夫诊疗的病人都有一个共同的回忆:林巧稚从不会叁言两语打发病人,总是把病人当成亲人一样看待。病人董莉怀孕时,检查发现宫颈有乳突状肿物,专家会诊建议切除子宫,以免乳突状肿物变成肿瘤引发癌症。切除子宫是不能重复的试验,林巧稚体恤董莉结婚六年才怀上孩子的不易,对她反复进行仔细检查,最终推断这很有可能是妊娠反应,决定暂不进行手术。事实证明林巧稚的判断是正确的,董莉生下了一个6斤重的女孩。“孩子好,大人好,一切都好!”林巧稚走出产房,微笑着向董莉的家属道喜。那个在林巧稚守护下出生的女婴,父母给她起名为“念林”。

朱德夫人康克清回忆起与林巧稚的交往,深有感触地说道:“她看病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不论病人是高级干部还是贫苦农民,她都同样认真,同样负责。她是看病,不是看人。”

“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

毕业那年,林巧稚接到了协和医院条件苛刻的聘书:

“兹聘请林巧稚女士任协和医院妇产科助理住院医师。聘期一年,月薪50元。聘任期间凡因结婚、怀孕、生育者,作自动解除聘约论。”

林巧稚双手接过聘书,想起毕业时许下的希波克拉底誓言,想到协和医院第一流的医疗设备和工作条件,想到只有留在协和医院她才能帮助到更多有需要的人。她说服了自己,在聘书上签下了自己的名字,用一生的婚姻换取一生的医学。

其实这条违背人伦的规定很快就被废除了,但是林巧稚已经彻底投身到妇产科的工作中。每天来看医院看妇产科的妇女更加喜欢这个黑黑皮肤、大大眼睛的中国女医生。络绎不绝的病人和各色各样的病症成为了林巧稚生活的全部。每年的生日,她依然会坚守在产房一线,“我到产房过生日更有意义。我为难产的孕妇接生,当小宝宝在我生日的时候降临人世,那哇哇啼哭声是最动听的生命赞歌,对我来说,那是最好不过的生日礼物了”,一年又一年,林巧稚此生再也离不开产房,再也离不开她心心念念的病人们。

永远的医生林巧稚

永远的医生林巧稚

林巧稚的侄女婿周华康回忆起她时感叹道:“她平常按时回家吃完饭,是很少的。她每天下班以前到病房转一下,一个个问一下情况怎么样,如果有病人有问题,她就不回来了。她住在医院的院子里,离门最近,一旦有事,小跑就去了。”偶尔难得回家休息,她都要把家里的电话放在床头,如果医院有严重的病例,她就整夜地守着电话等消息。她曾经自嘲般说过:“我的惟一伴侣就是床头那部电话哟。”

曾经有秘书问林巧稚:“主任,你这双手接了多少个孩子啊?”她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千千万。”对于自己一直没有结婚成家生子,她是这样解释的:“健康应从婴儿抓起,我一辈子没有结婚,为什么呢?因为结婚就要准备做母亲,就要拿出时间照顾好孩子,为了事业,我决定不结婚。”在“万婴之母”林巧稚的世界里,医院才是她唯一的家,而陌生的病人,则是她最放不下的至亲。她的生活乃至她的心中,似乎再也没有地方放下一个叫做“丈夫”的人了。

4月22日是世界儿童日,也是林巧稚的祭日。回顾林巧稚的一生,她曾为自己的医学理想而坚定求学,曾坚守在妇产科的岗位数十年如一日勤勉工作,曾用她的双手迎接过千千万万个新生命的到来。“她终身未婚,却拥有最丰盛的爱;她没有子女,却是最富有的母亲;她是母亲和婴儿的守护神”,林巧稚将自己的全部都奉献在孕妇和婴儿身上,笑着说:“我是个医生。”

参考资料:张清平《林巧稚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