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大师风范

精神的托举——袁明教授在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国华奖”颁奖典礼上的发言

2014-12-15

1

老师们、同学们、朋友们:

我从1962年的秋天进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至今半个多世纪过去了。从本科生(西语系,现在的外国语学院)、研究生(法律系,现在的法学院)、教师(国际政治系,现在的国际关系学院),我给别人发过多次奖,自己好像没有得到过很高的奖项。这次得到“国华奖”,我的第一反应是吃惊:“怎么会是我?”然后就问“国华奖”是怎么设立和评出来的?答案让我感动。我们的国家和社会真是发展了、开始富裕了,社会中有远见和爱心的人士能这么来支持教育、关心北大。我要代表今天所有获得2013-2014年度奖教金的老师,感谢大家的支持与厚爱!

这几天,我也在想,“奖”究竟是什么?也许,聚焦到了自己身上,会本能地去想这件事的意义。

我不知道,在人类漫长的发展道路上,是谁先想出了“奖”这个创意。奖是什么呢?它来自他人、来自集体、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古今中外,心同此理。如果说说我此刻内心的感受,我更觉得它是一种精神的托举。

一个人只能在自己身处的很局限的地方,去体会人类的情感、人类创造力的很小一部分。大学,就是要尽量突破局限、尽量让人的创造力得到发挥。大学,是托举人的精神的地方。70年代末80年代初,国家走上改革开放之路,每个人的心中都似乎有一片希望的田野。那时,北大出版社出了一本“精神的魅力”,说的是北大的故事,其实是托举整个民族的精神。

我在北大的课堂里,不断感受到这种精神的魅力。站在讲台上,虽然自己离青春年华已远,但是被青春年华包围着。有时我讲到一个点,目光直接和学生眼睛中的闪光接通,什么叫灵光一闪?我知道,头脑风暴起来了,我和学生都在那一刻共同完成了一个精神升华。

这几年,北大的校园中有了越来越多的国际学生。他们带来的是多姿多彩的各国语言和文化。厚重的世界历史、人类文明史,在中国和世界的互动越来越深入和频繁的当下,凝聚到他们和我们身上了。我强烈地感到,自己是被这种历史力量托举着。我的研究生班上,有来自英国、德国、美国、墨西哥、韩国、日本、马来西亚、西班牙、奥地利、俄罗斯、塔吉克斯坦等国家的学生。他们需要精读我布置的英文和中文经典,要用中文参加课堂讨论,他们要付出比同班的中国同学更多的辛劳。他们是那么的优秀!今天的奖学金获得者中,就有我班上来自美国的肖瑞和来自塔吉克斯坦的米禄。去年在我的讨论班上得到最高分的是一位奥地利学生。她沉静、谦虚,用流利的中文陈述读书体会,也介绍自己成长的一个普通奥地利小镇。这时,我的思绪就会跟她走,想起她的祖国曾经出过一位着名的思想家,写过一本有名的着作:“人类的群星闪耀时”。

我们生活在一个人类历史上追求新知识、新发明创造的最活跃的时代。求知的热忱是每一个人心中的火苗。去年我到北大的“平民学校”讲课,在挤得满满当当的教室里,是刚刚下班的食堂工作人员、保安人员、后勤人员,他们都没有来得及吃饭,但是一个个坐姿笔挺,脸色庄重,他们实在是太珍惜这样的机会了。我深深觉得自己被一种精神托举着。我也一直在想,我们能不能为他们做的更多一点呢?人,太需要这样的精神托举了。这种精神托举,是互相的,它几乎是人的本能。人类就是在这样的扶植中走过来的,没有了托举,人就会返回原始,甚至互相伤害。人的互相托举,一旦有了时代的气息,它就会有生命感,传递的是特殊的生命能量。

我们现在越来越体会到,自然界晴朗的天气、尤其是清新的空气的重要,我们想远离雾霾。其实,和自然界一样,人的精神天空里,也会有雾霾笼罩。这些雾霾,遮住了原本星光灿烂的群星。这些灿烂群星,是无数中外贤人英才化成的。

回到这次活动的主题:“奖”是一种精神的托举。我感谢北大,感谢老师、同学和朋友们,感谢生命。

袁明

2014年12月5日

2

人物介绍

袁明:1945年8月生于中国上海,1962年进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西语系英语专业学习,1968年毕业后到河北、陕西等地工作。1979年考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法律系,攻读国际法专业研究生,1982年获法学硕士学位,留校任教。1983年至1985年赴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作访问学者。回国后担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1989年至1990年赴英国牛津大学作高级访问学者。1995年起,袁明教授受邀赴乔治亚亚特兰大的卡特中心、卡内基国际和平基金会以及华盛顿布鲁金斯研究所作研究,她经常在达沃斯世界经济论坛、叁边委员会、罗马俱乐部等很多重要的国际会议上发表演讲。现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美国研究中心主任、联合国基金会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