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一只小龙虾变出4亿!“另类”的北大高材生活成了年轻人的教科书

2017-06-07

原文标题:一只小龙虾变出4亿!他不当北京总裁偏要去小农村,被质疑两年后,这个“另类”的北大高材生活成了年轻人的教科书

“你说,你们北大毕业的是不是都有病?”
第一次听到如此“犀利”的问题,正悠悠地在稻田里吹风的段德峰愣住了:该怎么回答,才能不给母校丢脸呢?

060710
“前有北大毕业卖猪肉的,
后有你北大毕业捉虾子的;
放着北京的房子、车子不要,
守着一亩小水田,你可真有出息!”
两年前,段德峰第一次挽起裤脚时,
就有人戳着他脊骨念叨;
这两年来,
村里的农民天天猜他什么时候就走人了,
甚至还有人下了个赌局。
在和段老师深聊之前,司马也觉得,确实很难理解。要知道那会段德峰在北京有车有房,有自己的公司,客户则是阿里巴巴、滴滴、百度、微软、中粮集团、加多宝……
段德峰是“不满足”的。他心里总有种按耐不住的武侠情怀,时不时就搅得他浑身痒痒。总希望能踏遍江湖,以一己之力匡扶正义。
成为一个利己主义的精英?
他没兴趣。
他要做的,是真正意义上的“大事”。
比如,
用一只小龙虾改变社会的潜规则。
“逃离北上广”这事,我算是先驱者。
只不过,别人都跑去了大理丽江西藏,
只有我回了农村。
其实,他们都不大相信,
我能够在村子里真正待下来。
毕竟,所有的人都在设法离开农村,
我是为数不多的逆流而动的一个。

060712可这“逆流而动”对我,段德峰,来说,似乎又是必然的。
自从北大法学院毕业以后,我在南方报业和第一财经日报做记者,也在21世纪经济报道做过记者。跑遍了几乎整个中国,时不时想一些听上去很“大”的事情。

作为瑞森德公司社会责任机构总裁,我出席公益论坛,探讨低碳。

作为瑞森德公司社会责任机构总裁,我出席公益论坛,探讨低碳。

看的越多,想的越多,我就越疑惑:“这个世界‘聪明人’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在绞尽脑汁地争取自己的利益,为什么大家过得,却越来越不开心呢?”
我们,是不是在走进一个可能最终共输的局面?
我想弄明白。
干媒体和公益,其实两种都是理想主义特别重的行当,但这理想主义却常常是以妥协告终。
在花了很多时间去做公益、救灾扶贫,还搞了个社会责任咨询公司之后,我总算“觉醒”,江湖比我们想象的更残酷,不然为什么几乎所有的大侠都隐退了呢?

所以后来那几年,我选择“闲着”:
每年读一两百本书,看无数的电影,
跑到全世界旅行,单西藏就一口气去了八次,
开车开到膝盖都受不了。

羡慕吗?我觉得特难受。
就像段誉的六脉神剑只能用来给王语嫣摘花,
凌波微步只能用来遛狗——
人生若长时间荒在那儿,
就两个字,悲凉。

2015年7月。新西兰的夜晚。
我正开着车,载着女儿,向北岛南段行驶,舅舅打来了电话:“赶紧搞,再不搞今年冬天又来了。”舅舅在电话里略显焦虑的声音,让我的也跟着心里一紧。
彼时,我的家乡,江苏盱眙县。因为龙虾刚有了些名声,却又因为那些“假盱眙龙虾”养殖者,面临着崩塌。

060717北大毕业十年,我曾想过很多种改变当下的方法,就是没想过当农民。
红彤彤的番茄却寡淡无味,青菜少了清甜味,草莓也成了空心的;每天下锅的米,颜色白地渗人;喝的水里,人们都说毒素太多……每一次食品出问题的时候,我都只能干着急。
那,假如我回到江苏盱眙,那个“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愿望,是不是就可以有了一个实实在在的着力点?

060716刚回盱眙的时候,这里变得让我不认识。
80%的人都离开了农村,
剩下的人也都用上了智能手机开起了车;
到处闪烁着霓虹灯,
映着硕大的字“虾王”、“齿氏小龙虾”;
新修的主干道旁,
还塑了个小龙虾的雕像,
来往的人一眼就可以看到。
“瞧见没?活动着的人民币!”

小时候,村子里的水沟或池塘到处都是龙虾,不过那时候它的社会声誉似乎并不是太好。背负了个骂人的词汇叫“大麻虾”。

小时候,村子里的水沟或池塘到处都是龙虾,不过那时候它的社会声誉似乎并不是太好。背负了个骂人的词汇叫“大麻虾”。

就是为了这“活动的人民币”,不少人打起了小算盘。
捕龙虾的师傅告诉我,其实盱眙没多少人养龙虾的,供应特别不足,市面上打着盱眙龙虾的牌子,真正的可能30%都没有。
市场不能乱,规则不能乱,家乡的名誉不能被毁……别人不想守规矩,那我只能自己来了。于是,2015年8月,只有5亩的第一块试验田在我的农场里诞生了。

060714农民生活的开始,
就伴随着你们在前文所看到的质疑和否认。
父母、亲戚,熟的不熟的人都说,
你干不好农民这活。
其实我比围观的人更紧张,
北大从没教过我怎么养小龙虾,
可是北大教我,如何学习。
从中国知网上,我查得了“虾稻共作”的养殖方式。
这个在美国南方盛行的良法,
在面前的中国龙虾盛产地,却是个空白。
“虾稻共作”,
简单说,就是把小龙虾养在稻田里。

小龙虾虽然是杂食动物,可稻秧这东西,真不是它的菜

小龙虾虽然是杂食动物,可稻秧这东西,真不是它的菜

小龙虾,担当保护水稻的“战士”。
吃掉田里的杂草,又帮助稻田松土,
我天天期待着,
小龙虾你可要正常拉屎,
这样,就可以做稻苗的“补品”。
有好龙虾,又能产好米,
你说,是不是一举两得嘛。
每天测完了水温、亚硝酸盐、笔贬值,
我就爱蹲在田埂上,看沟里的龙虾活动。
张开嘴吃点田里的小虫子,
无聊了,夹夹刚长出来的杂草,
“敢跟我家的稻子抢营养?”
每天盯着龙虾和稻子,
就像注视着自己孩子的长大,
我记录着我的“龙虾成长日记”,
又忐忑又兴奋:
第10天,它们的大红钳子就锋利地
足够夹断杂草;

第12天,不管怎么在田里倒腾,
这些家伙总有办法让自己的红战衣
一点儿泥土都不沾,
看上去锃亮锃亮的……

060718

我养的虾都是红彤彤的,秘诀就是虾池,每个虾池都是挖到一米多深4.5米宽,小龙虾呆在池子底部,即使天气很热,也不会被晒黑。

那年9月份,
第一批五亩稻田中的小龙虾养殖结束,
就产出了约450斤小龙虾和3000斤水稻。
上市销售之后,
轰动了整个江苏省政府。
那后来的很长一段时间,
每天农场都会有大量农委,种植户来参观,
最多的时候,每天来的人有几个大巴车。

060719 紧接着10月份,我租下了第一块地500亩,
到如今,我已经有1550亩农田和400亩水田了。
却没想到,一场劫难在等着我。

060720 16年夏天的深夜,大雨磅礴,我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
盯着农场的监控,担心田埂溃塌,结果摄像头监测显示大坝开始漏水。当时已经是凌晨两点,我紧急召集所有人抢修。
雨滴串连成线,在昏黄的路灯映射下,像一个个尖钉刺向伞上。每往前走一步,雨靴后面都溅起一片泥泞,拖缓了每个人的步速。

060721 2016年6月2日,小雨。继续插秧。
“后来呢?”每次记者问我,那天是怎么度过那暴雨5小时的?我都答不上来,因为那个记忆,已经被雨打得有点记不清了。
“不苦吗?”
当然苦。但是望着外面宁静的村庄,听着温柔的雨打声,想起一两个月之后的丰收,就觉得“岁月静好”这个词,好像也不是很远。

060722 从2015年10月,到2017年6月,说起来几乎一句话就能盖过。
可是就像你在前面看到的,现实才没那么简单。
好在……

060723 “在盱眙,要是他们那儿拿不到虾,那别人肯定都没虾了。”
如今,我养的龙虾已经覆盖盱眙原产地70%的虾量。那些农户都知道,我建设的盱眙最大的龙虾基地——小河农场。精明的上海老板跑来盱眙考察,躲进小河农场里,一呆就是3天,出来后,嚷着就要小河农场独家特供。
甚至,村里有些专门捕野生龙虾的人,
专门来我们农场买虾自己吃,
自己捕的呢,则放到市场上去卖。
没办法,谁让小河农场的龙虾又干净又新鲜呢?
把小龙虾养得好,那只是第一步。
无论是做农业还是做记者、做公益,
最关键的,是人与人之间的信任。
小河农场里的虾,
是我们一手培养起来的“经纪人”来收货的。
团队不止补贴汽油费、送蓝牙耳机,
只要他们开口说他们今天收虾亏了两百块,
我们就直接补贴两百块。

060724 一开始人人都笑我们蠢,
笑我们亏了不知多少钱。
我却相信,信任是可以一层一层塑造出来的,
只要我们付出了足够的信任,
那么别人就会感受到。
现在,这些“经纪人”的归属感都很强,
要是不给他们发小河农业的工作服,
他们还要生气。

060725 农场与客户之间的信任,
也需要我们去精心建立和维护。
我每天最担心的,就是发出去的龙虾缺斤少两。
为了防止路上水分流失,龙虾缩水,
每次发货我都要求多发2%,
不知道“亏”了多少钱,
但是市场上,
小河农场的信任度可是杠杠的。
现在再有人问我“你会种地吗?”
我可以大手一挥,指指眼前的稻田,
和田里的龙虾,
反问一句:“你说呢?”
我不能确定我是不是在蚍蜉撼大树,
我只是知道,如果我不这么做的话,
可能离我们所有人吃上完全干净的米和菜,
还要再多50年。
今天是6月1日,“芒种”就要来了。真正忙碌的日子开始了!
我脚下的这条不宽的马路,与从前的我在万里之外穿过的那些公路、沙漠、雪山、森林、湖泊都是相连的。

我预计今年的销售额能达到四亿元。

所以我发起这次众筹,希望能有更多人跟我一起,

加入这信任的路 ,打造属于自己、也是属于社会的一亩三分田。
这个世界会好吗?我想,会的。

有人寂静守候路旁,
用尽所有岁月,等待。
而另一些人目光炯炯,昼夜跋涉,
为心中那座并不存在的“香格里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