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物访谈

北大教授段慧玲:要把钱给真正能做事的学者

2015-03-18

       [导读] 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国家层面,从之前的每个部委都掌握一定科研经费,变成了统一的“大平台”机制;在研究经费方面,从之前的直接经费、间接经费不分家,到目前基金委实行加大间接经费比例的“新政”,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断有新的探索。

近年来,科技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在国家层面,从之前的每个部委都掌握一定科研经费,变成了统一的“大平台”机制;在研究经费方面,从之前的直接经费、间接经费不分家,到目前基金委实行加大间接经费比例的“新政”,我国的科研经费管理体制不断有新的探索。

日前在接受《中国科学报》记者采访时,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工学院力学与工程科学系系主任、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段慧玲对我国科研经费、基础研究等发表了看法。她认为,目前我国的基础研究经费不断增加,但更为重要的,应当是“基础研究要把钱给真正能做事的人,而且要有宽松的环境”。

长期以来,我国科研经费拨款中一直存在“重设备,轻人头”的趋势。也就是说,大部分科研经费都用来购买各种昂贵的设备,但用于支付科研人员的劳务费、培养博士的人员费等却少得可怜,这一现象一直为科学家诟病。

段慧玲指出,在国外,科研经费基本上都是用来养人的。“比如说我拿了50万美元的钱,可能有30万美元或者更多是用来招博士生或者博士后。我的项目申请就注明招博士后,这个博士后3年的工资就要花掉几十万。”

具体而言,目前中国的科研经费中,劳务费基本只能占到10%,“这点钱基本上连学生的助学金都没法发。科研项目中有那么多钱在那儿放着,也需要很多人,但因为很多经费不能花在人身上,我们招不了博士后。”段慧玲指出,从这点来说,基金委在这方面的探索值得肯定,有了间接经费之后,增加了人员费的比例,方便科研人员招收博士后。

“在科研经费管理方面,国外一般都是把规则制定好了,大家去遵守。科研人员可以有更简单的生活,全部精力用来从事教学和科研。”段慧玲认为,国内在这一方面仍须加强。

段慧玲认为,目前基础研究的投入已较多。“中国的问题是,所有大学都想变成综合性大学,都想大量招本科生。应该有一些技术类的大学培养专门的人才,中国的制造业为什么这么差?一个原因就是没有技术工人。”她说。

段慧玲进一步指出,大学应该有明确的定位,并不是说所有的大学都要去搞基础研究,去做创新。现在的大学培养机制,导致很多博士毕业后根本不想做学术,只是把学历当敲门砖。因此,基础研究要把钱给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做学术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