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人在海外

一条路,他们走过了一百年—— 校友于芳讲一战青岛德国老兵的故事

2001-01-12

一战百年之际,国内媒体大幅报道了一战德国老兵后裔在青岛的“寻踪之旅”。对于那次遥远的战争,人们能够回忆起的除了一战华工在欧洲、巴黎和会,可能就是德国占领军在青岛了。然而经历了二战的炮火,岁月的洗礼,那些历史的残片多已飘零不全。两年多以前,是一位中国人的偶然发现,引领一战德国老兵的后裔走上了远赴青岛的“寻踪之旅”。
在圣尼古拉降临的周末,欧洲新报法兰克福记者站有幸请来了这次“寻踪之旅”的发起者和主要组织者、德国欧芳技术公司总经理、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毕业的于芳女士,听她讲一战青岛德国老兵的故事……

image

缘起:家庭医生的疑问

于芳女士生活在黑森州中部的奥别迟锄濒补谤,那是一个被一弯秀水拱卫的千年小城,也是大文豪歌德写下&濒迟;&濒迟;少年维特之烦恼&驳迟;&驳迟;的地方。在这个略有文人忧郁气质的小城里,于芳认识了她的家庭医生惭ü濒濒别谤先生。惭ü濒濒别谤先生是一位不可思议的中国迷,每次相见,他都要提许多有关中国的问题,一个中国城市被他无数次地提起,青岛!

Müller先生的祖父曾是一战期间驻守青岛的德国士兵。幼年时,Müller就常听祖父讲起青岛的故事:才二十出头的Müller祖父从不来梅港乘坐摇晃的兵船来到青岛。他讲述青岛的水兵俱乐部、炮台山,还有胶州湾海滩。到中国寻找祖父的足迹成了Müller先生梦魂萦绕的梦想。在Müller先生家里,于芳看到了海船的模型,还有百余张Müller祖父在青岛的老照片。于芳下了决心,帮助这位德国老人完成青岛寻踪的心愿!经过一年多的准备,于芳和Müller先生踏上了青岛之旅。在那几天的日子里,Müller先生的心情起伏跌宕。在保存完好的总督府,Müller先生激动不已“没想到保留得这样完好,跟老照片上的一模一样”,在略显破旧,底层被私人照相馆占据的水兵俱乐部,Müller先生沉默良久。在炮台山上,保存完好的大炮竟然还能自如地转动。炮台山上有德国士兵的雕像,在那里Müller和他的“祖父”照了一张合影。Müller 说“爷爷,我来了,我和你一起发报!”

image (1)

震惊:阁楼上的发现

水兵俱乐部曾是青岛德军的娱乐场所,是当年那些德国孩子们的精神家园,也是他们回到德国后常常念叨起的地方。看到破败的水兵俱乐部,Müller先生有一种说不出的心痛,回到德国后,他决心寻找其他一战青岛德国老兵的后裔,大家捐款,重修水兵俱乐部。于芳和Müller先生在Siegen报上发了个小广告,订好了一家餐馆。在山城Siegen,还能有多少人来参加这个聚会呢?情况大出意外!小餐馆里竟然陆续来了一百多号人。人们带来的相册、证章摆满了一大张桌子,还有两位八十多岁的老太太,在晚辈搀扶下来了,她们只为了聚在一起看一眼青岛,说一说青岛。青岛原来是这么多德国后裔的共同梦想!那一次,于芳结识了历史学家Karl Schmidt先生。

Karl Schmidt先生不是青岛德军后裔。多年前,他买了一栋老房子,在整理老房阁楼时他找到了几箱尘封的弃物。打开来,里面是一册册老照片和各种遗物,珍藏的竟是逝去房主在青岛的记忆。一帧帧照片把Karl Schmidt先生带回百年前胶州湾的炮火硝烟中:1914年8月23日,5万日军在60余艘军舰的炮火支援下围攻仅有几千德国驻守的孤城青岛。战至当年11月7日,德军弹尽粮绝,被迫投降。是役,日军伤亡过千,而德军仅损失了几百人。战后,青岛易手,4000德国俘虏被运去日本,开始 了长达五年的战俘生涯。那是一战期间发生在亚洲的唯一一次战斗……
缘于这个令人震惊的发现,Karl Schmidt先生开始了一战青岛历史的研究。

青岛像一条看不见的丝线,牵引着人们带着祖辈的故事和未了的心愿从四面八方聚集在一起。于芳想出了一个大胆的念头:把这些老人组织起来,一起到青岛去!

image (2)

愤怒:“这里无处藏身!”

2014年11月4日,一个由一战德国老兵后裔和德国“中国青岛合唱团”共47人组成的访问团抵达青岛,开启了的“青岛寻踪之旅”。作为活动组织者的于芳全程陪伴,她指着一张照片给笔者讲了另一位Schmidt先生– Dieter Schmidt先生的故事。Dieter Schmidt先生是团里唯一一位第二代德国老兵的后裔,今年已有77岁高龄。

Dieter Schmidt先生的父亲是一位Baumeister(工事专家)。一战时,青岛总督府等德军工事都是他父亲亲手主持改建的。走进总督府,看到他父亲亲手完成的建筑,Dieter Schmidt先生停下脚步,对于芳说“我要看看地下室”。他们来到高大明亮、已经被改装成宴会厅的地下室

Dieter Schmidt先生连连摇头“这里不是地下室”,宴会厅的负责人告诉他“这里就是地下室,我们只有这一间地下室”。Dieter Schmidt先生愤怒了“这里不是地下室,这里无处藏身!”老人拄着拐杖走遍了地下每一个角落,终于在厕所的一面镜子下面发现一道小门的痕迹,打开小门、推开浮砖,里面呈现出一个很大的空间,那是一战时德国总督隐蔽的地方。一百年了,连后来的主人都找不到它了。Dieter Schmidt先生抚着块块浮砖,眼眶湿润。这里有他父亲的掌印,在父亲的叙述里,Dieter Schmidt先生无数次来到过这里……

image (3)

和解:一次无言的握手

在陪伴一战德国老兵后裔青岛寻踪的日子里,于芳女士心里总有一种情感在纠结着、撕扯着。德国老兵的后裔们热爱青岛,朴实的青岛人也喜爱德国。然而百年前,他们的祖辈作为占领军来到青岛,他们虽然为青岛修筑了完善的城市排水系统,但是做出的并不都是好事, 他们也有占领与暴力。在青岛博物馆观看一战期间的影片时,于芳在黑暗中无声地落泪。这是每一个中国人的真实感受。德国老兵后裔们对青岛的了解以致感情都源于一段不光彩的过去,那是一个民族屈辱与沉重的历史。我们应该怎样面对这段历史?

于芳给记者讲起了着名的犹太人指挥家祖宾.梅塔。这位世界级的指挥大师曾经促成柏林爱乐乐团到以色列首都特拉维夫,与以色列的音乐家们同台演出。演出结束后,柏林市市长和特拉维夫市市长分别身着白色、黑色礼服,从两个方向走上舞台,他们的双手无言地紧握在了一起。
访问团成员们在青岛逗留期间,纷纷为祖辈们在青岛的暴力表达了道歉与忏悔。2014年11月7日,德国老兵后裔和青岛人民共同在栽下了两棵松树,取名为“和平树”与“友谊树”。

Dieter Schmidt先生在告别晚会上这样说“这是我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来青岛。我亲眼看到了这座无数次萦绕在耳际的城市,也带走了青岛的回忆”

我相信,那会是两个走过战火与仇恨的民族面对历史、解开心结的回忆,是人类摒弃战争、渴望和平的期待。

寻踪之旅、也是和解之旅,他们走过了100年……

image (4)

结束采访时,已是灯火阑珊。记者心中涌起一丝感概:

一战老兵都已凋零,老兵的第二代、第叁代后裔也大多垂垂老矣。他们世间最后一批见到过一战亲历者的人们。他们后代还会记得曾祖父的声音、记得这段的历史、还会知道先辈们心中的青岛故事吗?

我要告诉他们!

image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