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行业精英

物院87级校友彭述明:守初心,常为新

2015-10-29

【记者手记】去见彭所长之前,特别紧张忐忑。我要去采访这位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所长,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领域的专家,但我手中所有对于他的资料,只有一份半页础4纸的简历。我担心打不开局面,担心没办法融洽的相处,担心问不出故事和细节。但一见面,我就踏实了。我显然忘记了这也是一位师兄,一位北大人。

87级校友彭述明:守初心,常为新

87级校友彭述明:守初心,常为新

与彭师兄的聊天,从学一食堂的干烧肉和排骨开始。他1987年进入北大,在那个格外喧嚣又格外质朴的校园度过四年,吸收了养分和精气神儿,开始踏上人生之路。他1991年毕业后南下绵阳,在九院的起落沉浮中不忘初心,潜心学术研究。2008年担任二所所长后,他披荆斩棘、拔除沉疴,领导单位人事改革;广招贤才、拓展项目,一心推进科研事业,为了二所的发展和九院核物理与化学方向的未来,不断努力着。他用行动证明了 “铸国防基石,做民族脊梁”。

1988年摄于俄文楼前

1988年摄于俄文楼前

北大四年:经历着,成长着

1987年,19岁的彭述明考入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就读于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最初想学化学,原因特别简单。那时候市场上的洗发香波、护发素主要依靠进口,很紧缺,我就想要是能研究出来怎么做香波就好了。”

1987年的中国,改革开放大潮方兴未艾,市场从一个概念变成现实存在,供求关系为人们所关注。彭述明敏锐地察觉到洗化用品的市场缺口,报考了应用化学专业。

因为洗发香波进入化学领域的彭述明,当时可能并没有想到有一天会成为核科学领域的专家。

“刚进北大的时候,我住39楼508,记得特别清楚。”当时的39楼位置与现在差不多,同样位于学校的南墙边,离学一食堂特别近。

“特爱吃学一的干烧肉,7毛钱一份,肉很多,肥瘦都有,再配上4两米饭,太香了!”毕业24年了,彭述明对北大食堂的招牌菜依然念念不忘。学一的排骨和木须肉,学叁的馅饼和饺子,彭述明说起来如数家珍。

80年代末的北大,还使用米票面票。男生每月有36斤的米面配额,女生32斤。彭述明至今还珍藏着几张当年的米面票,与其它从北大带走的东西一起,锁在箱子里,也把那段记忆放进了心里。

彭述明入学的那年,北大取消了助学金制度,取而代之的是地差补贴,即地方差别补贴,每月21块钱。这21块钱,连同家里给的生活费,基本能保证衣食无忧,彭述明因而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去体验丰富多彩的北大生活。

去食堂跳舞,去电教看电影,未名湖边畅谈理想,窝在宿舍打桥牌……除了上课和自习,彭述明喜欢做的事情还有很多。

“我很庆幸自己来了北大,这种自由宽松的氛围、文理交融的气质,教会了我太多知识以外的、而又是人生必不可少的内容。”

在彭述明的记忆里,那时候的北大讲座特别多,每逢周末,每天都有十几二十场讲座。各个学校各个专业的老师们齐聚北大,义务讲演。同学们也绝不愿意错过任何一个想听的讲座,讲得好就报以真诚的掌声,讲不好就嘘下台,整个学校,都是热烈而向上的。

正是这样自由而热烈的环境,在彭述明心里埋下了果敢、坚定和求实创新的种子。

1988年摄于未名湖边

1988年摄于未名湖边

不忘初心,执着钻研

1991年8月10日,彭述明来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报到。“当时住在九龙宾馆,有免费的面条可以吃,条件很好。”原本还略有迟疑的彭述明最终决定留下,这一留就是24年。

刚进二所的头几年,彭述明做了几个民用产物的研发,研究有机涂料和透明胶带的制作方法,也算弥补了没做洗发香波的遗憾。后来他又开始承担军用产物的科研任务。正是在这个过程中,他感受到了知识量不足的掣肘,萌生了继续深造的想法,并很快通过了九院研究生部核化学化工专业硕士研究生考试。

儿子出生9天后,彭述明踏上了去北京的火车,开启了自己的研究生生活。等他终于从繁重的科研任务中抽出时间探家时,儿子已经叁个多月了。在兼顾工作和学业的情况下,彭述明用两年时间完成了叁年的课程,以优异的成绩提前毕业。1997年,他又成功考取九院研究生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博士生,并于1999年底顺利完成博士论文答辩,拿到博士学位,历时两年半。

“读书那段时间很苦,工作、家庭还有课业和科研压力,本来时间就紧,又想提前毕业,常常凌晨两点才睡。”但彭述明也乐在其中,“虽然事情很多,但这些事情都是我愿意做的,为了读书、为了科研、为了家庭吃苦,我觉得很幸福。”

这段深造经历,带给彭述明的不仅是知识,还有重视人才的理念。“读研读博期间,我真正体会到了知识、人才在核科技事业中的作用。只有知识积累达到一定量级,考虑问题才有可能触类旁通、有所开创。”在彭述明看来,如今的核科技事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具有扎实基础的专业型人才。“特别希望有更多的北大人,有更多专业基础扎实的年轻人加入到核科技事业中来。”

1996年,国家禁止核试验,科研经费急剧减少,很多项目被迫中止,新项目没有资金启动。“那几年条件不比现在,现在新入所的同志很容易就能拿到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的院长基金、所长基金,完全自主地带项目,按自己的想法做科研。现在鼓励成功,更允许失败。当年没有这个条件,确实有些同事离开了。”

彭述明在广州、深圳的同学也曾多次劝说彭述明辞职南下。“在我还拿着一百来块工资的时候,那些来劝我的同学已经能拿到一千六七了。但我还是没去。”在彭述明心里,所从事工作的意义,以及随之而来的成就感,比金钱更重要。

1999年,中国驻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核武器和核工业再次受到国家的重视,几任国家领导人来九院考察——九院始终是中国核威慑力最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也就是那个时候,彭述明完成了自己的博士学业,回归科研岗位,继续科研事业。他长期从事氚化学、氚工艺以及贮氢材料方面的研究,在氚化学与氚工艺研究方向上形成了独特和系统的学术研究思想,解决了多个关键技术问题,在低平衡压贮氢和高固氦贮氚材料的研究上取得了一系列创新研究成果。他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二、叁等奖10余项,国家发明专利多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出版《氚化学与氚工艺学》专着1部。

即使升任所长后,彭述明依然没有放松自己的科研工作。“所长需要始终保持科研上的前瞻性,才能带领同事们走得更高更远,而要获得这种前瞻性,需要最贴近科技前沿。”

目前,二所有科研人员和职工总计一千多人。要管理好这一千多人,本身就是一件很花时间的事情。“所以我的科研一般都只能在晚上和周末进行。”

彭述明课题组有十几个学生,他每个月要和课题组所有学生至少见一次面,听每位同学讲自己的研究进展,并互相提问和评论,这个组会一般会持续一天时间。

除了集体组会,彭述明还经常约同学们单独交流,包括选题方向的讨论、开题报告的撰写、实验误差与调整、研究进展和挫折、论文的修改与发表等等,他对每一位学生尽心尽力。

2003年摄于俄罗斯红场

2003年摄于俄罗斯红场

稳中求进,改革发展

“时移则世易,世易则备变。”在2008年彭述明出任二所所长前后,所内外形势正在悄然变化,人才队伍建设、体制机制改革、未来发展方向等一系列重大问题摆在他的面前,“走什么路,如何能持续有效地走下去,是最核心的困扰,当时压力真的很大。自上任以后,我就没有关过手机。”

上任之初,二所的人才队伍亟待调整。2001年,根据九院发展需要,二所科研人员一分为叁,一部分独立出来组建激光聚变研究中心,一部分转入公司研究民用核产业,由此造成了二所科研人员紧张的局面。

“核科技事业要发展,专业人才是必不可少的。科研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水平几乎决定着核科技事业推进的速度和质量。”在这样的人才理念之下,彭述明下大力气招揽人才,不仅当初是这样,上任七年来始终如此。“特别欢迎有真才实学的年轻人加入我们的科研团队。”

“现在科研条件和待遇都好多了,不用再置身沙漠戈壁、隐姓埋名,大家可以在设施完备的现代化实验室追求你们的科学理想、攻克技术难关,做自己喜欢的事,同时为国家的核科技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彭述明说,“现在核科技发展正当时,平台很好,空间很广阔,有兴趣的年轻人不用犹豫。”

1991年摄于杭州岳飞庙

1991年摄于杭州岳飞庙

比人才短缺更为棘手的,是中层领导干部队伍的状态问题。“当时,所里整个队伍都还比较习惯于计划经济式的运作体制,等、靠、要思想在一定范围内根深蒂固,干部队伍也不例外。”所领导班子站在战略高度审时度势,通盘考虑,发现中层领导干部如果不能迅速调整思路、跟进形势,将会贻误“战机”、制约事业的进一步发展。

大幅度地调整中层领导干部队伍势在必行!

“确定了要改革的时候,心理压力挺大的,整夜整夜睡不着觉。”彭述明说,“毕竟好些中层领导劳苦功高,资历声望人脉都有。如何让他们正确理解这次领导队伍的调整,还要继续发挥积极作用,确实很难办。”

为了让老同志们理解,彭述明和其他班子成员一个一个地找这些老领导们谈。“一遍又一遍地解释所里的初衷和目的,解释此举对二所发展的益处,对所里年轻人成长的益处。”

此次干部调整,共调动干部19名,免职17名,而当时二所在任中层领导,一共也才63名。调整的幅度虽大,但整个过程十分平稳。彭述明带领的领导班子耐心细致的工作,与老领导们的大局意识,共同撑起了这次意义重大的改革调整。

与中层领导干部交流调整并驾齐驱的,是管理队伍的优化。

“管理人员的素质和效率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所的发展,因此,科研管理队伍能力必须过硬。”在这样的思路指导下,彭述明从人员和架构两方面对二所管理队伍进行了革新。

顶着巨大的压力,彭述明将在其位不谋其政的机关工作人员调离管理岗位,进行岗位调整,并从基层科研室抽调了一批有能力、有实力的工作人员进入机关,充实行政力量。同时,将单位原有的8个机关部门精简为5个,权责明确、避免扯皮。

“彭所长非常有魄力有胆识。在事业编制单位,涉及人事的调整都会特别艰难,尤其是这样大刀阔斧的改革,一般人碰都不会碰的。”同事孙老师这样评价道。

而彭述明最为难得的,可能不只是胆识和魄力,还有远见,以及对后人负责的态度。在彭述明看来,一时的改革不是目的,维持住改革的成果,建立长效的稳定的机制才是最终目的。

为此,彭述明高度肯定“建章立制”的深远意义。“有制度严格按制度办,没有制度逐步要去加以建立健全。”他经常强调制度的执行,也要求职能部门在制度设计时注重其是否做到可执行,积极倡导用质量管理中的笔顿颁础循环去不断调适制度和升级换版。近年来,全所各个方面的制度逐步建立,应该说解决了有无的问题。他又把眼光投向制度体系化建设工作。他预见,要在未来不太长的时间内把二所“依法治所”的水平向前提高一大步。

彭述明的远见,还体现在他对科研成果转化的把握和推动上。近年来,二所与中广核集团合作成立了成都中广核久源核测控有限公司,与安徽应流集团合作成立安徽应流久源核能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所内的科技骨干以技术形式入股,成为公司的原始股股东,每年享有分红,极大地调动了科研人员的积极性。此项举措因其创新性和高度可行性获得国家财政部特批,目前两个公司已经成为现今为数不多的军民公司合作成立股份制公司的成功案例。

从2008年升任所长,彭述明在这个岗位上已经工作了7年。这7年间,二所发生了太多的变化。科研项目来源多元化,从单一的院里分配扩展到从国家部委、科技部、国防科工局等多个渠道获取;科研经费大幅增加,主体科研经费增长超过2倍,竞争性科研经费增长超过5倍,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这一项,获得的资助经费就从原来的30万/年上涨到2000万/年;人才结构更加优化,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提高到74%,具有博士学历的职工由原来的7%提高到15%,硕士研究生比例由30%提高到43%;在国内率先建成先进中子科学研究平台,建成了国家“核中心”“中子物理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国内一流的高水平科研平台,二所行业影响力显着提升,科研成果产出成倍增长。7年间,彭述明对二所倾注了怎样的心血,可能旁人并不能完全体会。

对于二所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着的变化,彭述明感到非常欣慰。但当问及自己在其中的贡献时,他依然保持着一名专家学者常有的低调和朴实:“二所是一个团队,是一个整体,如果这几年还有点成绩的话,那也必然是在这个特定的集体中和同志们一道干出来的。”“我只是习惯于弄清楚我该干什么,习惯于搞清楚我们该如何干正确的事和正确地去干事。” “换句话说,一个发展中的科研所该走什么路,该怎样可靠有效和坚定执着地走下去。如果说我对二所倾注的心血,可能在这上面花得是最多的。”

选择正确的路总是特别艰难,能够选择一条可持续的路,更是难上加难。彭述明自上任所长以来,直面矛盾和挑战,不断加强战略谋划,组织精干力量研判内外形势,审慎思索全所面临的困难和主要矛盾,通过“两力”(核心竞争力和科技创新力)动态研究和评估加强战略研究常态化。在此基础上,将任务目标、体制机制、干部人才队伍和资源保障条件等与战略路径紧密关联,以坚定的战略定力勇往直前地坚持军民融合式叁元发展道路,真正地在战略层面上探索在当前的形势下,一个科研所该干什么、正在干什么、未来能可持续地干什么。

时代在发展,事业需接力。自从彭述明接过二所的“接力棒”,他坚定地扛起“以核为核,自主创新,军民融合,叁元发展”的大旗,带领新一代二所人找到了一条切合自身实际和国家需要的路子并不断往前迈进。“建成在国内外核科技领域有重要影响力的创新型研究所”,正在二所人的脚下不断延展。

如今,工作不忙的时候,彭述明喜欢到二所各处去转一转,去各个科室走一走,看看他并肩前行的同事,看看这个他为之奋斗的地方。这就是彭述明,在中物院的北大人,二所的当代领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