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学子风采

建功新时代 | 常文英:我为什么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

2020-08-14

编者按: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十分关心青年成长进步,勉励当代大学生转变择业观念,坚持从实际出发,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近日,在给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毕业生的回信中,习近平总书记对高校毕业生“可堪大用、能担重任的西部建设者”的人生选择充分认可,同时寄语青年一代“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结合回信精神学习,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中心邀请2020届选调生及扎根西部基层多年的往届选调生,讲述职业选择的初心故事、分享基层成长的心路历程,体现北大人才培养服务国家战略的基本导向,反映北大精神传统在新时代的薪火相传,希望发挥榜样力量,影响和激励更多北大青年“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

本期讲述者常文英,是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2020届博士毕业生,先后担任学院研究生会副主席、本科生班主任、本科生党支部书记等,曾获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叁好学生、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优秀毕业生等荣誉,即将选调至陕西省工作。

常文英

我想,即使面临一万种职业规划,最终我还是会选择成为一名选调生。

我来自山东临沂,从小就知道自己脚下的这片土地是红色的。读大学前,学校总是会定期举办学习沂蒙故事的活动,故事里的红嫂就像是我自己的姥姥和奶奶,永远平平淡淡的模样,吃着最简单的饭菜,却总能让一群人觉得踏实幸福。

后来,去外地读大学,回过头看,曾经听过的、看过的故事,都已经成为记忆里的财富。从这些故事里凝结出的沂蒙精神,也让常年离家的我开始思考——作为一个从革命老区走出的大学生,我能做和应该做些什么样的事情?

2003年寒假,我11岁,父亲给我布置了一份特殊的寒假作业,“快点快点,别写作业了,马上就要开始了!看完这个你可得给我交一篇观后感啊。从那天起到今年五月份,父亲和在家的我养成了一起看《感动中国》的默契。

电视机里,通过主持人敬一丹和白岩松的介绍,我认识了被誉为“新时代愚公”的村支书张荣锁以及许许多多在各行各业发光发热的人;电视机外,给我布置“作业”的父亲几乎承包了我幼时对共产党员的所有印象,他勤俭自律,面对别人的困难,永远有求必应。

现在虽已找不到当年的观后感,我却总是会感激父亲当时的要求,那是我写过最受触动的观后感,时至今日我依然记得当时的震撼。寥寥数行颁奖辞,精准勾勒出一个个鲜活形象,让我坚定地相信:活成那个样子,真好!

2012年暑假,我参加学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十几个人的队伍坐火车到达西安,然后坐客运汽车到了兰州,之后又坐上更小的汽车在山路上颠簸了几个小时,终于到达我们要开展实践调研的县城。

我们走访的一户人家,窑洞前有几颗核桃树,几个没有见过鲜核桃的同学一直看着树上的果子,听吃过的同学说到底是什么味道。本以为调研故事就此结束,结果隔天一大早,村支书带着那户人家的小孩走了半个多小时的山路,给我们送来一包鲜核桃,说孩子奶奶特地让孩子带来给我们,还没熟好,就当是尝尝鲜。那是我第一次吃鲜核桃,却从此记住了这份黄土地的淳朴和鲜甜。

来北大的第一年,我由一名预备党员成为一名正式党员。在蕴含着红色基因的校园里,我认识了许多思想上行动上永远能够带给人正能量的师长朋友,明白了一旦踏入燕园,就要履行好北大人的责任和使命。这几年间,通过学长学姐的分享,我了解了选调生这个职业,最重要的一点是,自己越来越坚信:个人志向只有与国家发展结合起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

2018年5月2日,对我而言是难忘的一天。英杰交流中心门前挤满了师生,我和大家齐声高喊“团结起来,振兴中华”,并幸运地和习近平总书记握了手。这次特殊经历让我更加坚定:青年一代重任在肩,只有接续奋斗,民族复兴才会成为现实。

从我出生的地方、父亲的言传身教、社会实践经历、在北大的感受与思考……一切生命中发生过的事情,都让我觉得成为一名选调生,是使命也是必然,如果有机会,就应该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

我相信自己的选择,也为这个选择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