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去年年底,学校首次举办“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学生年度人物?2014”评选活动,旨在树立学生榜样、明确价值导向和传播正能量。活动受到广大师生、校友和社会公众的广泛关注,35名年度人物候选人的事迹在“燕园学子微助手”微信平台上展示,阅读量超过36万人次,点赞数超过10万个。经过叁个阶段的评选,陈正勋、李尽沙、李力、李晓丹、米娜、秦冲、王青璨、王泽奇、徐奔、张杰铌(以姓名拼音为序)等10名同学成功当选。他们或是在勤学钻研中苦练本领,成果丰硕;或是在公益活动中热心奔走,热情奉献;或是在国际交流中展现才华,促进文化交融;或是在创新创业中获得成功,引领创业热潮……这些同学是北大众多优秀学子中涌现出的杰出代表,他们的奋斗和成长,也是燕园青春的精彩缩影。日前,学生工作部对年度人物进行了专访,在新闻网上设置学生年度人物风采专栏,集中报道他们的事迹和成长心得,激励广大同学自觉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各领域奋发进取,努力为实现中国梦和北大梦贡献力量。
李晓丹,女,汉族,中共预备党员,哲学系2012级本科生。李晓丹现任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她用心做着每一次预防艾滋病、无偿献血、急救培训,是一名充实而快乐的志愿者和一名执着、勇敢、敬业的红丝带志愿服务项目开拓者,用爱融化着人们心中对艾滋病人的隔膜与歧视,得到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彭丽媛女士的当面称赞;在学业上,她认真严谨,连年获得北大奔驰奖学金;在系里,她还担任团委副书记,负责主编哲学系系刊《共青苑》,受到同学们的好评。李晓丹先后被评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优秀共青团员和北京市优秀共青团员。
青春年华赤子心 与红丝带一起飘扬
工作“大神”“学霸”,每每被别人这样称呼时,李晓丹都会有些局促地赶紧解释:“真的没有什么,我做得还远远不够,要向别人多学习。”但是,当提起志愿工作时,她的脸上,满满的都是自豪和幸福。
李晓丹的志愿工作,其实从高中就开始了。高中时,她会给广西百色的同龄人寄去过冬的衣服,也会每月省下零花钱,寄给需要帮助的他们。之后,她又开始接触预防艾滋病的公益活动,参与成立了学校的青春健康社团,每月主持同伴教育。就这样,李晓丹与红丝带相遇,并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段缘分一直延续到今天。
进入北大,李晓丹直奔北大红十字会红丝带部。她最常说的一句话是:“因为喜欢,我愿意付出全部。”凭着一腔热情,她积极参加部门工作,组织策划多项活动,在大二便成为红丝带部部长,大叁起至今任北大红十字会学生分会会长。也是因为这一份热忱,大学期间,李晓丹和小伙伴们组织和主持过十几场“同伴教育”,给北大不同院系的同学讲解艾滋病知识,克服人们对艾滋病普遍存在的恐惧心理,通过轻松的游戏和话题讨论等呼吁同学们关注反歧视和自我保护。
李晓丹和她的伙伴们说:“用一分钟去了解知识,再用一分钟去看看我们,你的态度就会不一样。”同伴教育的形式是灵活多样的,氛围也比较轻松。其中“野火游戏”是李晓丹认为很有意思的一个环节。在昏暗的环境中,所有人围坐在一起,主持人轻拍两名参与者的背,代表他们已经“感染”了贬滨痴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即艾滋病毒)。灯亮后,所有人起身与大家握手,“被感染者”在跟别人握手时,要轻抠对方的手心,表示发生了一次无保护的高危行为,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另一方;四五分钟后,游戏结束,在场四五十人几乎都“感染”贬滨痴病毒。“大家知道感染的源头是哪个人吗?”“当你将艾滋病毒传染给别人,或被别人传染时,你的心中是什么感受?”每次游戏结束,李晓丹都会问这两个问题,大家从开始时的紧张、兴奋、嬉笑,到陷入沉思,有人默默流泪。只有这样的切身体验,才会有发自内心的理解和同情。
不仅如此,李晓丹还和伙伴们主持过女生同伴教育,传播女生生理健康知识和自我保护方法。不仅仅在学校,晓丹也走进社区,走进工地,走向不同人群,向更多人传播相关知识,带去青年学生的呼吁和思考。就是这样,慢慢地,她将关切的目光投向还不为大众所接受的寒冷角落,用自己的满腔热血,去温暖他们,去消融那些有形或无形的冰凉。
感动生命 用爱心孕育希望
2014年7月,李晓丹和六名红十字会志愿者曾来到安徽阜阳,带着他们给孩子们精心准备的书籍、本子、书签、明信片等,为在阜爱协会的上百个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组织“大手拉小手”夏令营,在这里,他们度过了彼此生命中都最难忘的六天。
据晓丹回忆,刚开始,即使了解了很多艾滋病知识,她也会感到恐惧,但渐渐地,在活动中与孩子们的相处,让她忘记了恐惧,心中只有疼爱和感动。“初始”“启程”“积累”“发现”“收获”,是夏令营每一天的活动主题。不管多么累,李晓丹和她的同伴们每天都会讨论第二天的活动到凌晨一两点,确保每个细节都万无一失。而且他们还把每天活动都录制下来,分别剪辑成视频,在最后一天给孩子们播放。夏令营中,他们带领孩子们玩定向,教他们变魔术,让还没学英语的他们学会了唱英文的《雪绒花》……每一天,李晓丹都能感受到孩子们的变化,体会到孩子们对他们的感恩和爱。短短几天的时间,孩子们都把他们当作了自己的亲姐姐和亲哥哥,他们把画的画和自己做的贺卡,作为最好的礼物和心意的表达送给志愿者们。上面会歪歪扭扭地写着“哥哥姐姐我好喜欢你们”,用最简单的话语,表达他们最澄澈的感情。
晓丹清晰地记得,在志愿者将要离开的时候,曾有一个叫珍珍的小朋友写的一张心愿卡打动了向来坚强的自己。“我希望明天是我的生日”——珍珍的这句简单的话语,让晓丹瞬间泪如雨下。几天的生活让小朋友们将本来陌生的大哥哥大姐姐,视为自己绚烂和开心的色彩。晓丹说,当时她觉得,不管有多少劳累,多少辛苦,只因这一句话,一切全化为了甘甜,“他们带给我的感动,比我给予他们的还要多。没有哪一刻比这更能让我明了我们志愿者活动的意义。”
2014年11月30日,“世界艾滋病日”主题宣传暨“美好青春我做主——红丝带健康大使青春校园行”启动仪式在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举行。仪式上,李晓丹又看到了曾经帮助过的这群孩子,她感到,他们的生命已彼此交融,谁也不知道已经成为对方生命中的几分之几。会上,作为北大防艾志愿者代表的李晓丹,还向世界卫生组织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亲善大使、国家卫生计生委防治艾滋病宣传员彭丽媛女士介绍了北大志愿者们在艾滋病宣传和预防方面所作出的努力。她和每一名志愿者用行动体现了当代北大青年学子的勇气、爱与担当,被彭丽媛称赞为“年轻又有爱心的充满希望的一代”。
怀着虔诚之心走在志愿之路上的李晓丹,每一步,都踏得坚实。正如她所说:“志愿,让我可以和身边的人或者远方的人建立一种微妙关联,这会带给你感动,不管是悲伤还是欢喜。”
志愿奉献很“任性” 感恩与幸福相伴
李晓丹给周边同学的感觉总是亲切而温暖的,她坚定的眼神是丰盈心灵的表现,自然的笑容来自于内在的平和。无论做什么,她都是认真、执着又热心开朗。李晓丹不仅在志愿服务领域是一名出色的志愿者,而且,她还是哲学系学生团委副书记,她是低年级同学都非常尊重的晓丹姐,也是老师们信任的学生骨干。同学们如果有困难需要解决,她都一定会想方设法地去帮助。晓丹说,不管是做志愿者还是做学生工作,都很享受这种被需要的感觉。她是哲学系刊物《共青苑》的主编,她和编辑部的小伙伴们为征稿、编辑、排版、印刷和刊物下发乐此不疲。她说,《共青苑》饱含了北大哲学人的思考和风骨,她为自己能够为此尽绵薄之力而开心,“每次捧着新出来的杂志,都会感觉像捧着一个新生婴儿一样,那种欣喜和满足无以言表。”
作为“北大学生年度人物?2014”中年龄最小的当选者,李晓丹总是谦虚地表示,自己需要继续努力的地方还有很多,她说得最多的是“感恩”。她感谢支持她的父母家人,铭记和感谢一直关心她的老师、同学和朋友,挂念她帮助过的人们,因为这些人,都让她感到幸福。
对于未来,她坚定地表示,自己会在志愿者的路上一直走下去。除了受到艾滋病影响的人,还有很多群体需要人们去关注和关爱。她愿意身体力行,投身于无限的志愿服务中。当被问到原因时,李晓丹简单地说:“因为喜欢。”淡淡的四个字,却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了她心中的悲悯和大爱。拥有出众能力和坚定毅力的李晓丹,正在继续播撒阳光,用爱心驱除阴霾,用温暖哺育希望。她的榜样力量也会一直传递下去,鼓舞更多的北大青年志愿者去共同努力,让社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