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学子风采

跃跃欲试,迎向前方——记经济学院2011级本科生徐飞力

2015-06-26

个人介绍

徐飞力,男,北京人,2011年起就读于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经济学院。获得2013-2014学年国家奖学金,以及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五四”奖学金、学习优秀奖、叁好学生标兵、美国数学建模大赛一等奖、第十六届新概念作文大赛成人组二等奖等荣誉。毕业后将出国攻读金融学硕士,目前已被麻省理工学院、伦敦政治经济学院等录取。这个不安于现状的双鱼座男生,喜欢尝试不同的事物,在不同的社团中锻炼;从小想着当作家,现在又准备投身于文化创意产业中……而这些看似随性的选择,实则饱含着他的热忱与努力。

2013-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飞力

2013-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徐飞力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徐飞力跟母亲来未名湖滑冰。京城的冬天有点冷,天灰蒙蒙的,搓搓手,小小少年四周张望着这所为千万学子所憧憬的名校,兴奋而好奇。虽说外公和小姨都是北大人,但他忽闪着大眼睛四处探看,也并未萌生别的想法。

“所以说当时你并没有想过要进北大咯?”听了徐飞力初入燕园的回忆,我抬头看向眼前已俨然是成熟大男孩的他,询问道。

他腼腆地挠挠头:“嗯,我一直想当作家来着。”

“啊?那你现在在北大读经济,是改变目标了吗?”

“其实也不是……”他笑了,“我属于想到哪儿做到哪儿的人,现在觉得走经济学这条路也不错。嗯,这和写作也不矛盾的呀。”

听着怎么有些不靠谱呀?但正是这般随意的性情,多元的经历交错成就了他精彩的成长故事。

有才就是“任性”

想当作家的徐飞力,可谓从小艺术气质浓厚,小学时还和同学们画过校园漫画,虽然后来被老师叫停了。他擅长文科,选择北大也是看重燕园沃土的人文气息,但在高中分科时却选了理科。

“为什么呀?”我惊讶地脱口问出。

“因为别人都不看好我学理,所以我很执拗地学理。”

真是……有才就是任性呀。

虽说学了叁年理科,但又因不想往纯理科方向发展,所以选择了文理结合的经济学。徐飞力说:“经济学专业不仅注重数理方法,还格外关注文史素养,包含了深厚的人文关怀。”在《发展经济系》课程中,经济系主任叶老师(徐飞力的导师)布置的调研课题《北京市进城务工人员社会与经济状况调查》让徐飞力感触颇多,小组成员们走进农民工的生活,与这一群体深入接触,了解他们的生存状况和经济情况。

“我对他们了解很少,原以为他们的精神世界不是很丰富,后来发现他们都很有想法。一个保安跟我说,他当初决定来北京,就是想看一看北京这个大城市是怎么样的。”徐飞力若有所思,“他们在为生活而起早贪黑的同时,也想要看看不同的人和事,想体验生活。”说到这儿,他似乎想到了什么,神情有些低落地告诉我,在调查中也遇到许多年龄相仿的农民工,但因成长环境不同,感到了彼此间的差异。在课程调研中,徐飞力亲身体会到了经济学的人文情怀。

当然,经济学也离不开理科思维的运用,《计量经济学》中统计学、经济学和数学相结合,用数学方法去研究经济学变量之间的关系,这样的注重公式运用的训练,让徐飞力笑称“还挺虐的”。

这样多元化的课程设置带来了较为繁重的课业压力,但努力得来的知识积累和实践经历让他感到富足而踏实,也收获了优异的成绩。

在经院的四年,除了勤奋刻苦地完成课内学习外,徐飞力还积极参加各种学科竞赛来充实自己的课外生活,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大叁寒假,他和两个来自理工科院系的小伙伴一起参加了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大赛。由于叁个人都没有参加建模比赛的经历,也没有这方面的知识储备,起步阶段无比艰辛。“光看明白题目想让我们干什么就花了小半天时间,之后就只剩下叁天半了。当时真是绝望啊。”这个时候,小伙伴们的相互鼓励无疑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看文献、写初稿、垒代码、搭模型,虽然没有专业知识的积累,“但我们格外注重思维过程的全面呈现和严谨表述,我们认为这才是美赛所真正看重的。毕竟不是所有人都受过建模的训练嘛,其实美赛考察的还是一个人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是否清晰。”遇到卡壳的地方,他们就从最简单的情形着手分析,化繁为简,由浅入深;四个不眠不休的日子,他们终于在最后时刻完成了一篇长达44页的英文论文。而这篇论文也为他们赢得了一个意料之外的一等奖。除了知识和能力上的提升,美赛对于徐飞力而言还有别样的重要意义。“我还记得一个同学曾经说过,参加美赛的一个很重要的意义就在于能够迅速和你的队友们拉近距离,让你们的感情又增进一步。”确实如此,美赛的经历让徐飞力再一次认识到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们平时面试的时候会觉得“团队合作”这个东西很虚无缥缈,但其实它一点都不虚,好的团队决定了整个工作的效率和氛围,可谓是成功的一半啊。”

“朋友是最大的收获”

徐飞力自嘲是特别典型的双鱼座,没有定力,不愿安于现状,充满了不切实际的幻想。用他的自谦之言就是“有些事做熟了就想换一下”。

在了解了徐飞力丰富多彩的社会工作经历后,我不由感叹,他的自我评价说得还蛮贴切的——真是一个愿意去挑战和尝试不同事物的热血少年。

因高中时的《雷雨》情结,大一上学期徐飞力加入了北大剧社,导演了《一个无政府主义者的死亡》,虽然最后因时间冲突没登台公演,但也收获了一群新鲜可爱的朋友。接着在朋友的推荐下,徐飞力成为了北大学生国际交流协会的一员,中美青年交流论坛算是他第一个完整参与的项目,拟定代表招募问题,招募代表,面试代表……严谨的运转程序让他学到了很多东西,“接触到很多细节的活儿,注重效率。这让我克服了拖延症,学会管理和统筹时间。同时,和不同的人打交道也让我提高了人际交往能力。”接着,徐飞力还担任了与东京大学合办的学生交流项目的副主席,负责学术方面工作,定期和日方进行交流。

除了校内工作外,徐飞力还是经院学生学术刊物《小经济学家》的主编。每一期都收录十余篇优秀课程论文。在国内同类刊物中,《小经济学家》是首开先河的,也一直以其学术水准名列前茅。“当初想加入,一方面是想借此机会多读一读同学们的优秀论文,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对纸媒编辑的工作很有兴趣。”在担任刊物主编期间,徐飞力和编委会其他成员通力合作,完成了叁期杂志的编辑出版。“我们的主要稿源都是经济系同学的优秀课程论文,其实每一次编辑同学们稿件的过程,都是一次学习的过程;无论是同学们的选题角度,还是写作论文的思路,都有很多值得借鉴的地方。”徐飞力坦言自己是不太擅长写论文的,但在刊物工作一年后,他的思路开阔了许多,“就像是自己上了一年函授的论文写作课”,受益匪浅。

这样多姿多彩的社会工作经历让我佩服不已,当我好奇地问起这些经历带给他最大的收获是什么时,徐飞力毫不犹豫:“人!”他双眼愈发晶亮,有些激动地说,通过这些社会实践交到一大群志同道合的朋友是最幸运最值得的事情。

有文学陪伴的未来

“我做过的最有定力的事情?”徐飞力双手合抱认真想了会儿,他抬头看向我,“一直坚持写作到现在吧。”

“以后也会继续写吗?”

“嗯。”他一脸认真地点头。

他本有当记者的意愿,但生性活泼的他还是愿意从事自由度更大的工作,在传媒公司的实习经历让他对文化创意产业产生了兴趣。“不仅自己写东西,我更想调动社会的各类资源去帮助那些有潜力、有想法的中小文化创意产业公司,在他们发展初期进行扶持。”徐飞力说,“写作是长久萦绕心间不会放弃的梦想,而投身文化创意领域则是我迈出的第一步。”

“我会写自己熟悉的生活,当然更喜欢写我并不了解却渴望了解的东西。”他笑着说。

听着他如数家珍地叨叨自己喜欢的作家,老舍、苏童、菲茨杰拉德、塞林格……让我相信,无论未来的路走向何方,文学一定会是他一路最好的滋养。

徐飞力的成长经历自由而不受拘束,但在随性的背后,他对自己的选择都报以最大的热忱和努力。如果前方是一片海,那就做一只乘风破浪的船,勇往直前去开辟自己的航道,去发掘自身的可能性。

“做一个有趣的人是非常难的,因为要时刻对这个世界怀有好奇。把什么都想得太过清楚、每分每秒都活得很用力的人反而有点无趣,生活需要一些偶发的小小惊喜。”徐飞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