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物 ? 学子风采

梦想的力量:不平凡的道路选择——记哲学系2012级本科生仲威

2015-03-27

【编者按】国家奖学金是由教育部颁发给高校学生的最高荣誉奖项,用于奖励在德、智、体、美等方面优秀的学生,获奖本科生每人获奖励8000元。2013-2014学年度,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共有202名本科生获得该项荣誉。他们普通,都是我们身边众多北大学子中的一员,充满朝气活力;他们卓越,有着自己的梦想并点燃别人的梦想,执着且不服输。日前,北大新闻网和学生资助中心联合设立“国奖风采”专题,集中展现部分国家奖学金获得者的故事和风采。相信每一位北大学子只要心中有梦,默默努力,始终坚持,定能实现梦想。

个人介绍

仲威,男,江苏人,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哲学系2012级本科生,曾先后获得2013—2014学年度国家奖学金、第二十二届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挑战杯”跨学科竞赛二等奖,并担任学校儒行社副社长。他始终保持着对哲学梦的热爱与追求,虽没有过人的天资,但是凭着这份热爱与执着,沉醉于哲学的世界,阅读、思索、感悟、书写、成长。“梦想”和“追求”,对他而言,是不为名利所动,是一步又一步的脚印,是脚下最平凡的道路。

仲威

2013-2014年度国家奖学金获得者仲威

早春的正午,阳光洒在新开的玉兰花上,静园的大黄猫弓起懒腰发出咕咕的声音,悠闲地扫视着前方小路上络绎匆匆的行人。一个不高、微胖,神情甚至有些木讷的少年被完完全全掩盖在了人流之中。而他,正是哲学系国家奖学金的得主——仲威。

初次相见,他低着圆圆的脸,两只眼睛藏在浓浓的眉毛后面,显得甚是腼腆。除了“平凡”,似乎没办法搜罗出其它的词语能来形容他。平凡的他既不是学霸,也没有过人的天资。事实上,几乎跟每一个学子一样,他也是跟着人流每天去上课、吃饭、泡图书馆、宅宿舍;也会跟舍友一起打顿翱罢础;也会在周末陪女友看电影、漫步、说闲话。

不过,能在高手如云的燕园里脱颖而出,仲威他一定有“不平凡”的一面。

过去的轨迹

高中时候,仲威爱看闲书。不过他看的不是言情小说,而是历史典籍。《战国策》《叁国志》和《国语》都是案头必备,虽然文言繁琐,他也耐着性子反复啃上两遍。为了养成阅读习惯,他锻炼用繁体字写作,甚至把手机界面和电脑字体也都进行了修改。

但对他影响最大的,则是一本不期而遇的《通俗哲学》。

“有个插图,一个人站在悬崖边上,一只脚已经完全踏了出去——那是贝克莱的‘存在即感知’”他感慨道,“多奇妙啊!”

韩树英这本上世纪的简明读物不知如何辗转到他的手上,却为他打开了哲学的大门。对哲学,他像一见钟情般沉醉,无数最基本命题和讨论也从那时起萦绕在他脑海里。尤其是经典哲学分类和归纳的思想,对他的学习和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

“整个世界就像突然被点亮了。”他说,“我不是一个特别有想象力的人,所以一直苦于不会学习文科课程。但当我按照这套方法分析了所有试卷,归纳了所有题目的类型,在推演了答题模式后,我发现自己就可以取得不错的成绩。”

这样的逻辑也延续到今天,仲威对于每门课,不仅会详细梳理原典结构,分析二手文献,也会对论文写作进行归类研究,从而对每门课有的放矢地进行预习、学习和复习。

为了能更好地做到这一点,他会把每一本书都仔细阅读至少两遍,扉页和空白都被写满了批注。即使是黑格尔诘屈聱牙的段落,他都能背诵、评说。这不是一蹴而就的天才,而是从未间断过的日积跬步。

不仅对西方哲学如此,对中国古典论着他也如数家珍。每当闲暇,他便会抄写《四书集注》《庄子》等以修身养气。

他说:“孔子云,君子藏器于身,待遇时而动。”

未来的方向

有很多人认为,哲学是一门相对比较冷门的学科。对于为什么学习哲学,面对一些不理解和质疑,仲威认为,学习的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提升自我。而通过学习哲学,他希望揭示物理学中弦理论和相对论在哲学层面的分歧,希望解答一些处于根本性地位却长久为人所忽视的问题,找回一些隐隐让我们感到不安的确定性。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他崇尚孔子口中的“古道”,相较于“活着”,他更愿意去探索人应该怎样去“生活”。他也向往康德式的道路选择,如果现实能够允许,他甘愿在书斋里度过一生。他觉得自己活这一遭,不是为了飞黄腾达,也不是为了扬名立万,而是为了一个朴素的哲学理想——改变世界。

“或者至少提供一条新的可供选择的生活道路。”他笑着说,“像康德在世的时候,也只是教授地理和历史……叔本华也不认为当时有人能理解他的思想,但只要用文字固定下来,总有一天,这些会萌发出来。”

他坚信无论未来从事什么样的工作,他都会坚持这样阅读和写作,他也相信在未来的某一天,自己的思考也会被发现出些许价值来。

“儒有不宝金玉,而忠信以为宝;不祈土地,立义以为土地;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在物欲泛滥的年代,仲威常用《礼记》中的这段自勉。

平凡的道路

仲威所有的人生哲学,就像他的爱情观一样:对于感性一见倾心的,要果敢追求,要坚定的不撒手;要知性的处理矛盾、经营生活;要理性的留有余地,宽和豁达,细水长流。

“当然如果她能理解我的哲学更好,”他挠挠头说,“但我不会灌输给她任何哲学理念。我们偶尔也讨论,因为她支持我学哲学。她希望我以后能成为一名教师,潜心学问,这也是我期待的生活。”

此外,他还两次前往河南伊川县的贫困小学支教,尝试用简单质朴的语言为孩子们呈现高深精妙的哲学思想。“对中国传统文化,我们不能只从学术研究的层面去阐发,还要把它们普及于社会大众,让中国人的核心精神不断传承下去,北大带给我的最大收获是要身担使命、学有所用,把圣贤的理想化为实际的行动。”

对于仲威而言,日子是一天又一天不紧不慢的阅读,是一点又一点地思索、感悟和书写。所谓“梦想”和“追求”,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一步又一步脚下最平凡的道路,扎实渐进的生活方式以溶入他的骨髓、他的血液。他跟你我都一样,他却又跟你我都不太一样。

言罢,拍拍身上的尘土,仲威又藏匿到了人流之中。夕阳的余晖若有所思般地透过勺园的遮挡,为脚步缓慢的他拉下一条长长的影子,像个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