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每一个做出重大决定的时刻,我在开这个微信号的时候对于未来信心满满:一个星期写一篇文章的时间总归是挤得出来的,虽然挤的时候难免会有一些痛苦的,但是写出来再看写得再差也是有成就感的。经历了最近一个月的生活,并且粗粗算了一下未来叁个月内的考试安排后,我发现我的想法很可能又被证明是天真的。
上上周我终于厚着脸皮放弃了更新;上周劫后余生趁着考试成绩还没出来去看了一下午的《大话西游》,看完之后大吃一顿睡个早觉,然后第二天继续7点起床去赶7点半准时出发的校车。到了学校无非是刷题看书把课上好像讲过的知识再好好地预习一遍,中间吃几个饭刷几次朋友圈再睡一个午觉,伸几个懒腰看几眼附近耐看的女孩,然后到9点30准时收拾东西奔向回宿舍的校车。回到宿舍开启程序写一道或者半道题,吐槽一下今天又讲了多少听不懂的内容,然后洗个澡或者洗个脸,睡觉等待下一个闹钟响起。
在经历了大四一年的养老之后很难想象有一天我还能回归如此规律的生活。我在毕业的时候回首过我的本科四年,觉得最灰暗的日子是刚入学的时候。每天早起晚归地去赶那些听不大懂的课程,随时感受身边各种金牌获得者的压力,在实验室里做着自己并不擅长也并不感兴趣的实验,还要抽空去听其它方向的课程。加上那时候初来北京,许多事情都不适应;加上是在元培,周围都不是同专业的人,只能一个人来往于教室和实验室:如此种种,使得我一想起那段日子,首先想到的就是一片漆黑中骑着自行车顶着冷风去往食堂的艰辛与寂寞。
然而等到我总结着四年的收获或者转变时,我不得不承认这段让我痛苦的岁月其实堪称一段闪亮的日子。那些孤独求索,一次次希望而又失望的过程,一次次摧毁着我并没有根基的自信,促使我对自己的所长进行一次认真的重新的评估。许多这半年经历的事对我来说都是第一次,我痛苦地发现原来不及格是可以如此肠濒辞蝉别的一件事情,原来真有努力弥补不了的差距,原来真有比自己还要聪明得多勤奋得多的人。这些东西的存在是那个在小农村小城镇里生活了十八年的我所难以想象或确信的。当然意识到这些的时候我的心里首先是满溢的挫败感,有时候甚至接近绝望。但是幸运的是我说服了自己去抛弃一切重新开始,说服自己在全面否定自己之前,再多给自己一个机会去尝试一下自己是否有其它方面的才华。
我不是一个轻易服输的人,倘若给我足够长的时间,我相信花上足够多的精力,我很可能也会在化院生存下来,并且活得像个所谓的中产阶级。换句话说,要是没有那时那么严重的挫败感,我也许这时候还在傻傻地呆在实验室里,为了一些虚妄的肯定耗费着自己宝贵的青春时光。幸运的是那时候从外从内都没有什么人给我肯定,这迫使我思考我的优势究竟在哪里,如果我一点优势都没有(那时候我还不知道比较优势,不然我可能会舒服很多),那么我的兴趣究竟在哪里。如果说所有我学习的动力将不能够在寄托于一个成绩带来的成就感,如果一个遥远的理想其实超过了我的天赋与能力所能追求,那么究竟还有什么动力驱动着我,究竟还有什么东西吸引着我不放弃。也正是因为跌得痛,所以才有破釜沉舟的勇气,使我这样习惯了温水煮青蛙的人终于能够决绝地告别过去的自己,给自己一个重新开始的机会。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反而没有什么可以担忧的,大不了新学一门学科,再差也不能更差,何况尝试一下就算失败了也至少多知道了自己的短处究竟有多短。
我鬼使神差地走进了拥挤的经济学原理教室,可遇而不可求地碰上了一个讲得很有意思的老师。现在我还在思考,我最后选择经济学作为自己的专业,究竟是一种偶然还是一种必然。如果当时听的经济学不是这个老师而是另一个讲得差得多的老师,如果当时学社会学入门的时候能更早地遇见后来让我着迷和敬仰的李康或者李猛,如果当时考哲学的时候我能想起亚里士多德理论的目的论特征,如果当时我能提早一年去选明清史指出一本名着中的错误然后获得老师的公开表扬,又或者期末的时候经济学的老师并没有给我一个喜出望外的成绩给予我肯定,我此时此刻几乎必然地不会在干我现在在干的事情,我的大学四年将完全是另外一个样子,我整个以后的人生轨迹也很可能因此改变。我不会遇见现在遇见的这些人,不会思考现在思考的这些问题,不会写着现在写的文章。
但是在北大回避经济学又诚然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元培最大的方向是经济学,北大最火的双学位是经济学。我遇见经济学不过是一件迟早的事情。至于遇见之后怎样,倒也是件颇值得玩味的事情。以我四年里不曾消失过的关怀而言,经济学构建的宏伟理想的语言毫无疑问要比其它任何学科更契合我的情怀。以解决问题的方式而言,经济学在整个社会科学中又有着对我来说最可捉摸的方法。综合这两个因素,我几乎可以确信的是我之选择经济学,也不过是一件迟早的事情。迟了如何,怕是要经历更多的纠结和折磨吧。
所以说,我会感激那段挣扎的日子。尽管对身处其中的我来说,其背景是灰暗的。但是想到正是在这段日子里我做出了的一个重大的决定,在这段日子里我对自己有了一个更全面的认识,在这段日子里我的世界观和人生观都有了更清晰的轮廓,在这段日子里我渐渐明白了是什么更深层的原因驱使着我走在现在的这条路上,这段不曾放弃的挣扎又绝望,绝望又挣扎的日子,突然又有了闪亮的光彩。
而我之所以要在现在提起这段日子,不过是现在的生活状态和那一年有着太多相似的地方。不轻松的课程压力和对前路的迷惘,不曾停止的努力和时不时的失望,都像那段日子换了一个面具重登上场。我依然会对宿舍生活的不便而吐槽不已,会对考试的出题给分乱发牢骚,会在寒冷的冬夜走在未名湖边感到一点寂寞。习题做不出来的时候的抓狂,文章写不出来的时候的烦躁,小测成绩出来的时候的看破红尘,接受并不容易接受的知识的头昏脑胀,以及面对更优秀的人的压力,都像往事一样浮现。甚至经历了叁个小时的课程后饿着肚子走在寒风冷夜里的感觉都是如此似曾相识。
幸运的是此刻我拥有了一个更好的心态,更加明白自己的为什么在这里,明白我为什么要选择这样的生活,明白自己追求的是什么,以及明白为了追求需要付出的时间和精力,明白这些值得吐槽的东西都值得承受,值得抱怨的东西都值得感激,值得哀怨的东西都值得怀念,值得纠结的东西都值得回味。这些都让我过得比当时从容得多,尽管现在的任务只会比那时候更加繁重。未来未必光明,甚至我所追求的也未必就从此固定。我也倾向于认为在经历过接下来叁个月接连而来的考试之后,会有一个更加忙碌的下半年,会有一个更加纠结的研二,会有更多的焦头烂额与气喘吁吁,这个微信号的命运也将经历可观的坎坷以及可预测的闲置或者废弃。在不可见的未来,我可能终于选择读博,可能终于告别学术,可能终于找到一份符合自己理想和长处的职业,也可能终于放弃曾经的关怀甘心过上幸福的小日子。
我将迷惘,但我将一如既往地寻找;我将失望,但我不会放弃寻找希望。我无比确信的一点是,现在经历和即将经历的值得吐槽抱怨哀怨与纠结的事情,都在帮助我更好地认识自己,更清楚地揭示我要追求的东西,更好地指引我为着这目标前进。会有那么一天,当我回首这些岁月,所有这般认真而焦虑的日子,都将带着闪亮的光芒。
(国家发展研究院14级研究生 金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