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最近,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公布了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奖,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学院的杨晓菲老师获得核物理领域青年科学家奖,成为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在中国工作的核物理学者。这距离杨晓菲来到北大攻读博士学位,刚好过去十年。
十年间,凭借着自己的坚持和努力,杨晓菲一步一步走到了核物理研究的前沿。在谈及自己一路走来的经历和感悟时,她却常常提到“傻一点”、“傻功夫”这样的词语。
官微今日送上杨晓菲老师的故事,看看“核物理研究”和“傻一点”之间有着怎样的关联?
十年科研,只是起点
今年,是杨晓菲本科毕业的第十年,她获得了国际物理学界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青年科学家奖。
这十年里,她秉承科研探索初心,有幸受到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学院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的博士联合培养,随后又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和欧洲核子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2017年入职北大实验核物理团队。
这十年里,她的科研之路一步一个脚印,经历了种种曲折艰难之后,她取得了一系列有重要影响的研究成果,多次在大型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邀请报告。
今年3月,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正式公布了2019年度青年科学家奖获奖名单,杨晓菲凭借在高精度激光核谱技术以及不稳定原子核基本性质和结构研究方面的杰出贡献,获得核物理领域青年科学家奖。
她是首位获得该奖项的在中国工作的核物理学者。
杨晓菲说:中国的核物理研究起步虽晚,但近些年发展迅速,出色的研究成果不断涌现,权威奖项的获得也是自然的进展。此时获奖,是她的幸运,这是对她过去十余年科研工作的肯定,也是对她未来职业生涯的鼓励。
目前,杨晓菲还处于职业生涯的起步阶段,她未来五年的研究规划是借助国内外正在发展的新一代核物理大科学装置开展核物理基础研究,将与国内外的研究团队开展全面合作。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加速器楼大厅
核物理学,又称为原子核物理学,研究起源于1896年。在很长的时间里,核物理的研究主要是基于自然界存在的原子核。科学家用加速器产生出放射性核素以来,核物理的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活跃期,开启了向未知原子核的拓展。
原子核的复杂性决定了核物理研究的美丽多彩;而核能、核安全、核医学等的应用,又在人们的实际生产生活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目前加速器已经能够产生的核素有叁千多个,而理论预言是一万多个。杨晓菲解释说:“放射性核素在自然界并不存在,需要借助大型加速器装置。对原子核的基本性质和结构的系统性认识需要各种实验技术的结合。我们的工作聚焦在基础研究,是对未知物质世界的探索。当然,这些基础探索也会有长远的潜在应用。”
杨晓菲在北大
从北大出发,再回到北大
杨晓菲本科叁年级参加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的夏令营,随后保送北大的研究生。回忆起与北大的缘分,她说:“我大四做本科毕业论文时就加入到北大实验核物理团队。我参加的第一个核物理实验是在兰州贬滨搁贵尝-搁滨叠尝尝放射性束流线上开展的。”
在实验团队里,大家一起努力,齐头并进,气氛活跃。杨晓菲喜欢这种团队协作的氛围。本科毕业后来到北大及至出国学习和工作,杨晓菲与北大实验核物理团队始终保持联系,经常受到老师们的鼓励与指引。
杨晓菲感慨:“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学习方式是很不一样的。本科期间,最主要的任务是学习和掌握基本知识。而研究生期间,你会发现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则广泛得多。我从本科到研究生学习和工作方式的重要转折是在北大完成的。”
在北大读博士期间,杨晓菲到日本理化所参加联合培养。从北大毕业后,杨晓菲到比利时鲁汶大学和欧洲核子中心从事博士后研究。
博士后期间,在欧洲也有几个研究机构向杨晓菲发出邀请,但她最终还是选择回到北大。她说回国也是一个自然的选择,就如同她欧洲同事在她回国前提到的“Nothing can compared with a job in your home country.”
母校的情分也是一个缘由,北大在杨晓菲的科研道路上起到过至关重要的作用,她喜欢北大相对宽松自由的学术氛围,也喜欢勤勤恳恳做实事的“北大人”。
杨晓菲在法国肖蒙城堡
核物理实验研究需要良好的团队协作,绝不是单打独斗就可完成的。杨晓菲对自己团队的博士生很满意,对北大实验核物理团队的老师也始终充满崇敬与感激之情。
回到北大一年多以来,杨晓菲科研与教学并重。她指导3个博士研究生,为本科生讲授“核物理与粒子物理导论”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并与其他老师共同为研究生讲授“核反应与衰变”课程。
杨晓菲说教学与科研是相互促进的,持续的学习与学生的反馈可以启发她的研究思维,而科研以及前沿进展可以融入她的教学课堂。她采取交互式授课模式,在课堂上与学生进行良好的互动,给学生自主查阅文献、思考和讨论的空间:“最重要的不是寻求答案,而是寻求思考和发现新的问题。”
傻一点,不去想那么多
杨晓菲在比利时,与团队成员一起去抓娃娃
杨晓菲所从事的对不稳定核的研究,需要依赖大型加速器装置,在实验时间和地点是都有许多限制。研究团队需要事先提交实验计划,在专业委员会答辩通过后才有可能排定实验时间。在实验操作之前,还需要大量时间做准备,实验后更需要长时间的数据分析和物理研究,因此每次实验的机会都极其难得和重要。
实验机会的难得与错失机会后的沮丧是成正比的,而杨晓菲就曾体验过这样的沮丧。那是在日本学习期间,杨晓菲所在的团队预约了一次两天半的束流时间。
她和团队提前几个月加班加点的测试、准备,但就在束流来临前的几个小时,液氦恒温室的仪器坏了,无法保持超流体状态。“这是未曾遇到过也未曾预料到的情况。凌晨叁点,实验取消,大家都很沮丧。再等了一年,实验才安排上。”
正是这样的挑战,让杨晓菲取得的成绩显得弥足珍贵,“给你3天的束流时间,那你在规定的3天里就要把所有的事情做完。一个实验几十个人一起干,团队协作就变得尤为重要,有问题24小时不睡觉也要把它解决。”
面对充满复杂问题与严苛挑战科研之路,杨晓菲说,喜欢就坚持,没有什么原因:“就是喜欢,就是不达目的就不弃不舍。你喜欢这一行,也有这个机会和条件,就执着地干下去。也许就是傻一点,不去想那么多。”
作为老师,杨晓菲希望同学们也能坚持自己的追求,不要因为外界东说西说就放弃自己喜欢的东西:“人生的每个阶段都有低谷与高潮,起起伏伏是常态,但坚持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傻功夫下到了,结果总不会太差的。”
杨晓菲
2019 年
获国际纯粹与应用物理联合会青年科学家奖
2017 年至今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研究员&苍产蝉辫;,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客座研究员
2014 年至 2017 年
比利时鲁汶大学(欧洲核子中心滨厂翱尝顿贰),博士后
2011 年至 2014 年
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仁科中心,联合培养博士(滨笔础)
2009 年至 2014 年
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物理学院,博士
2005 年至 2009 年
兰州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学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