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姓担心雾霾致病。那么,雾霾和疾病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疾控中心主任王宇接受了北京青年报记者专访。
去年底开始研究雾霾致病
正在11个城市做布局监测,这是最基本的规模。就像量血压一样,是一个很基础的工作。
北青报:雾霾致病,在医学上是什么概念?
王宇:现在,我们对雾霾的有些成分了解得不是太清楚。就我们已经掌握的情况,它首先是影响人的心脏,更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正是因为这一点,才有雾霾导致急性心脏病增加的情况出现。此外,雾霾还导致呼吸系统疾病增加,人的死亡率也会增加。
北青报:雾霾对流感会有影响吗?
王宇:不会促使流感大规模暴发,但会使这一疾病的感染率增高。
北青报:雾霾对人健康产生影响,会在多久后体现?
王宇:医学上叫“滞后效应”,一周或十天左右的滞后。
北青报:黄洁夫委员说,戴口罩多是心理安慰。面对雾霾,老百姓能做什么呢?
王宇:在强雾霾的时候,要减少户外活动。此外,没有别的办法。
北青报:就雾霾对健康状况的影响,我国有无开始这方面的专项研?
王宇:从去年下半年才开始,持续至少两年。如果顺利,明年年底应该有个结果。
北青报:现在进展如何?
王宇:正在11个城市做布局监测,这是最基本的规模。就像量血压一样,是一个很基础的工作。
为什么监测?是因为治霾得有轻重缓急——何种雾霾因素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当优先治理。
北青报:从去年到现在,有没有一个阶段性的成果?
王宇:不可能这么快有。这是一个长期的、系统的工程。
以前,我国从来没有在这方面做过系统研究,所以现在好多数据都没有。上一年什么情况,几个月前什么情况,都不清楚。譬如,一个肿瘤案例,与雾霾有多少相关度?与吸烟有多少相关度?这都是很复杂的事。要在一个科学的基础上进行,以求一个科学的数据。
乙肝疫苗事件暴露财政投入不足
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人员素质、保护体系等各方面水准,应该高于商业水准。不能说越是公共服务,越是脏乱差。
北青报:对“乙肝疫苗事件”,作何感想?
王宇:应该说,乙肝疫苗在所有疫苗中是最有保障的,但有时不是疫苗本身的问题。一支疫苗打在新生儿身上,需要多个环节,包括运输、存储、注射、不良反应监测等等。这些环节都需要经费。但接种一支疫苗,国家财政投入才1块多钱,还不够一瓶矿泉水的钱。
在公共卫生领域,国家投入足够,才能和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百姓对健康的期待相匹配。
北青报:有说法称,“乙肝疫苗事件”出来之后,不同地区出现了15%至30%的弃打率,这意味着什么?
王宇:这样下去,情况非常严峻。我国将近7%的孕妇是澳抗阳性,也就意味着7%的新生儿有感染乙肝的危险。任其发展,要想几十年内把我国乙肝感染几率降下来,该怎么样做到啊?大家都要一个很好的结果,但投入又只有那么多。
北青报:国家补助在中国疾控中心的投入里占多大比例?
王宇:有个统计数据,2010年,国家补助在疾
控中心经费中只占57%左右。这几年,这个数字没什么质的变化。
理想状态下,公共卫生服务系统的人员素质、保护体系等各方面水准,应该高于商业水准。不能说越是公共服务,越是脏乱差。这种观念一定要改变。
结核病治疗存在滑坡现象
结核病人在医院治疗后,还要天天服药,持续八个月才可能痊愈,耐药的需要两年。现在,耐药性结核病患者数量在增加。病人总治,却总治得不彻底。
北青报:今年带来了什么提案?
王宇:《加强顶层设计,确保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益性》。公共卫生服务承担着保障人民群众健康的重要职责,涵盖传染病防治、慢性非传染病防治、儿童预防接种、各种环境危害因素监测及干预等诸多方面。但是,目前,对预防和医疗机构性质和职能定位,以及一些政策因素,使得在体制上和机制上不能适应疾病防治的需求。这就不仅仅是个钱的问题了。
北青报:小组讨论时,你建议一些疾病的防治需要公共卫生和临床治疗结合起来。
王宇:以结核病为例。我国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结核病发病率为世界第二位。一般说来,结核病人在医院治疗后还要天天服药,持续八个月才可能痊愈,耐药的需要两年。但现在的情况是:从医院进来是我的病人,出去就不是了。那谁来保证八个月的规范治疗呢?这就需要一个机制,把公共卫生的环节和医院的环节对接上。否则,事情就越来越糟糕。
北青报:已经有教训了?
王宇:这几年,我国对结核病的治疗存在滑坡现象,耐药性结核病患者数量在增加。病人总治,却总治得不彻底,就会产生大量耐药现象。
校友介绍:
王宇,男,汉族,河北定州人。1982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基础医学系,1983年—1989年就读于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医学硕士、博士,1985年起北京医科大学肝病研究所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研究员、副所长、所长,1996年起先后任北京医科大学科研处常务副处长、处长、副校长,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医学部副主任。现任卫生部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第十二届全国政协医药卫生界代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