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医学科学院整形外科医院研究中心主任肖苒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医药产业是攸关人民健康、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战略性产业,医药创新更是保障公众健康的关键。
对于促进医药产业源头创新的问题,肖苒建议以国家需求为导向,以临床需求为目标,尽快完善产学研医结合机制和激励机制,鼓励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医院和大型制药公司设立源头创新研究中心和基地,打造国家层面战略高度的平台,做好前沿研究。
2022年1月,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十四五”医药工业发展规划》,提出了“十四五”期间要落实的五项重点任务,即:加快产物创新和产业化技术突破;提升产业链稳定性和竞争力;增强供应保障能力;推动医药制造能力系统升级;创造国际竞争新优势。
2022年5月,我国还出台了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其中明确提出要提升生物医药原始创新能力,保障人民生命健康和国家生物安全。
“我国医药工业近年来保持较快增长,但源头创新药品仍是短板。”通过走访调研,肖苒了解到,创新医药产业具有周期长、投入和风险高的特征,而我国生物医药公司尚未形成高回报格局。对此,她建议,以制度引导促进源头创新,综合评估创新药的医疗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差异化、精细化药物定价管理机制,突出创新药的临床价值及商业价值,鼓励公司开发更高质量的创新产物。
“促进医药创新人才培养。”肖苒建议,加强国内高校相关学科专业建设,重点培养行业紧缺的兼具医学 、药学、信息技术等背景,从事药物发现、临床试验设计、生物医药制造等方面专业人才和跨专业复合型人才,促进互联网、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研发制造体系的融合。同时瞄准生物医药学科发展前沿,强化我国生物医药领域高层次研究人才的储备,鼓励地方和公司加强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