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公共法律服务建设投入稳步增长,公共法律服务供给能力和水平不断提高,覆盖城乡的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初步建立。
在此大好时代背景下,我国残疾人事业也取得长足进步,以法律赋能为主线的残疾人权益保障格局基本形成。全国人大代表、西南政法大学教授、重庆市人大常委会委员、市人大法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1994级法学院博士校友付子堂表示,“但同时也要看到,推动残疾人法律服务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依旧困难重重,新时代法律服务工作距离满足残疾人日益增长的法律服务需求和美好生活期待还有不小差距。”
人才是第一资源。
为有效维护残疾人合法权益,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不断向特殊群体延伸,付子堂代表在今年全国两会上带来了《对于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 推动优质法律服务资源普惠共享的建议》,建议系统整合法律助残资源,壮大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队伍,以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为抓手,优化残疾人法律服务和权益维护。具体有四点:
一是建议司法部发挥重点政法院校在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中的骨干示范作用,因地制宜共建部校合作基地,积极提供优质实践教学资源。重点围绕理论研究、实务研讨、智库建设、合作培训等方面深化合作,做好法律职业和法学教育之间的有机衔接,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经验。
二是建议由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牵头,会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司法部等制定残疾人法律服务规范标准。鼓励法学教师、特教教师、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者等共同择选残疾人法律服务高频词汇,探索编写《法律服务通用手语词典》《法律服务通用盲文方案》,审定后逐步向全国法学院校、特殊教育学校推广,进一步解决残疾人不懂法律知识、法律人不懂手语盲文的现实困境。
叁是建议教育部加大对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的支持力度,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残疾人法律服务人才培养平台。鼓励法学院校、特殊教育学校等共建“法学+特殊教育”的联合学士学位项目,重点支持基础扎实的法学院校招收公共法律服务方向的法律硕士、博士,为残疾人法律服务提供有力专业支撑。
四是建议人社部进一步健全就业促进机制,探索建立残疾人法律服务人才库,加强卓越法治人才就业支持。实施公共法律服务紧缺人才就业计划,组织开展残疾人法律服务专场招聘活动,搭建供需对接平台。
在付子堂代表看来,深化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既是新时代法学院校的必然使命,更是形成覆盖城乡、方便快捷、优质高效的残疾人法律服务网络的关键一招。
2019年起,“现代公共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训基地”“公共法律服务协同创新与数字治理研究基地”等一系列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培养政策试点在厦门大学、华东政法大学等国内高校先行先试、开花结果,公共法律服务理论研究与人才培养逐渐步入快车道。
在此基础上,西南政法大学于2021年开设全国首家“卓越公共法律服务人才实验班“,旨在培养一批既懂法律、又会手语,能够为包括听障人群在内的特殊群体提供优质法律服务的复合型法治人才,实现了我国残疾人专门法律服务人才培养零的突破。
2023年2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对于加强新时代法学教育和法学理论研究的意见》强调,要强化法学实践教学,深化协同育人,推动法学院校与法治工作部门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课程建设、教材建设、学生实习实训等环节深度衔接。
此外,2023年12月,司法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印发《对于进一步加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工作的意见》,就进一步配强残疾人法律服务力量,丰富残疾人法律服务内容和方式等作出部署安排。
由此,付子堂代表提出该建议,正当其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