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一区二区三区视频精品

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与郭红卫研究组在植物幼苗出土调控机理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2014-03-20

开花种子植物能很好地适应复杂多变的陆地环境,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可以产生种子。当外界环境对植物生长不利时,种子可以埋藏在土里存活很长时间,直到外界环境适合植物生长时,种子才在土里萌发并生长出来,开始一个新的生命周期。然而,现实中土壤的深度及厚度不一样,研究者过去对植物幼苗怎样根据土壤的条件灵活调整自身生长发育的分子机理并不清楚。

最近,生命科学学院邓兴旺教授与郭红卫教授实验室合作发现,植物幼苗在土里生长时,可以根据土壤条件的不同而产生相应量的乙烯。进一步的研究发现,贰滨狈3基因介导的乙烯信号通路在调控幼苗出土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缺失这条信号通路将大大降低植物幼苗的出土存活能力。幼苗出土过程中,在贰滨狈3下游,土壤可以在下胚轴中特异地激活一条贰搁贵1信号通路,同时在子叶中特异地激活一条笔滨贵3信号通路。在出土过程中,贰搁贵1通路抑制幼苗的向上生长,而笔滨贵3通路则抑制子叶中叶绿素原酯的合成。这种同时激活的贰搁贵1和笔滨贵3通路使得植物幼苗可以根据土壤条件同步调控子叶中叶绿素原酯的合成与下胚轴向上生长的速率。当植物幼苗最终从不同的土里生长出来见光时,子叶中总是可以保持最适水平的叶绿素原酯积累,既可足够迅速地启动光合作用,同时又可以避免光氧化损伤。

这项工作鉴定了植物幼苗出土时介导土壤条件与植物生长发育调控的中心媒介,揭示了植物幼苗出土存活过程中的分子调控网络。该成果于2014年3月5日在美国科学院院刊PNAS在线发表,题目为Ethylene-orchestrated circuitry coordinates a seedling’s response to soil cover and etiolated growth,第一作者为钟上威博士,这也是他在发现乙烯调节子叶变绿(Zhong et al., PNAS,2009)和阐明光下乙烯促进下胚轴生长的分子机理(Zhong et al., Current Biology, 2012)后的又一重要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