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9月16日,周叁晚18:30-20:30
地点:法学院陈明楼一层校友俱乐部
发起人、主持人:错河
(错河诗集《对岸》赠送15级与会新生,仅限十人)
《北大的北门》
1993年,在北大法律读大一。这是水深火热的一年。少年时期从政的理想开始崩溃,转向哲学,寻求新的理想。然后遇到隔壁的清华才女,从此魂不守舍。我一直以为这一生的使命就是拯救,从政背后的热切是它,哲学思索的背景是它,甚至见到那个清冷的女孩,第一个念头也是要拯救她。但这世界,最需要拯救的终于变成了我。
1994年,大一的暑假,所有的巨变是我无法承受的,在寻找从未存在的北大的北门的过程中,崩溃的我在医院里住了叁个月。此后,我彻底沉沦,准确的说是麻木不仁、形容枯槁。我极度厌恶此时的自己,但我无力拯救自己。
1995年,同在38楼的中文系的程凯和我偶然又谈到了哲学,我才发觉,我还能思考、还能表达,终于看到了一丝光亮。紧接着吴昊、王卓异陆续加入进来。隔几个月,我们就会在未名湖畔彻夜的畅谈,这逐渐变成了一种传统。我终于以这样一种方式渐渐恢复了气力。
1996 年,在38楼下我们又开始漫无边际的理论时,我终于在头脑里闪现了这一生的方向,那就是用作品为代替了文言文,但不到百年的现代文书面语言奠定它的艺术价值体系。于是开始相信,这一生终于有了一条道路可以拯救自己。这一年在我们四个人办的地下杂志《原艺》上发表了第一篇类似史诗风格的作品。
1997年,毕业了,我又开始在生活中颠沛流离,但始终明白人生的北门在哪里。那扇门就在每一首让我自己可以感动的作品面前,打开它,我就总能看见我的理想正神采奕奕的望着我。我拯救不了世界,但至少我还在继续拯救自己。
2015年,18年后《诗想者》公会创办的第二个学期(周叁晚,每两周一次),依然会如期开始。这只是一个小型的讨论会,但却希望那些怀揣理想的人可以找到同路者,或者正在寻求拯救自己的人能够看到彼此的光亮。而错河作为主持者,也简单的希望,在北大的几年,如果你希望,或者你渴望,也能找到彼此,在燕园的一隅通宵达旦的畅谈。无论将来你是否会成为一个诗人,无论你是否会关心有没有过北门,你都因为《诗想者》公会而找到了心中理想的自己,以及自己的北大。
《诗想者》宗旨
一、通过诗歌的创作本身的交流来获得走向诗性的自信;通过诗歌背后的哲学、艺术、情感的反思来构架开阔的灵性。
二、通过理想的江湖之路与学术之路的交集与冲突来构筑北大人暗涌和奔流的内心理想主义情怀,通过这样的聚集来寻找和建立更能彼此开释的群组。